大地的反扑,气候变迁无可逆转的趋势,是全人类须面对的挑战。看看世界各个先进国家经验,气候变迁的回应,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积极任务。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受灾地区的重新打造,需要的是一个转换,从台湾区域不均衡的边陲,转化成台湾下世代追求新生活社会的代表,是社会典范变动的契机。而全新永续的绿色南方生活区域,必须在追求气候变迁的回应行动上展开。
气候变迁的回应行动对社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意义。行动开展内容,涵盖新世代生活模式的创造,生活智慧的开展,新生活文化哲学的建构。不仅将是新工程计画技术展现创新的舞台,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的新工程,更是我们所渴望绿色经济奠基和开展的最佳时机。
举例来说,我们未来的公路桥梁,在展现一种对自然系统最小冲击的考量下,必须跳脱传统简单跨距和便宜钢筋水泥构造制约。透过创新工程系统、技术与材料的产出,以大跨距轻量及生态的桥梁设计,早就是世界工程界回应气候变迁挑战的必然趋势。整合性的水资源工程取代传统单一考量的水利工程;以水量、水质与水生活三合一生态最佳化内容的流域治理计画,取代传统束水筑堤的防洪工程,也早就是回应气候变迁必须探索的新路。
此外,新的替代能源、效能电能、智慧电网不仅是新的产业机会,更是传统社会生活模式必须变动的核心行动。土地使用的新逻辑,绿色交通路网,资源与物质的最短距离消费,废弃物减量与再生使用、污染防制和健康生活、及以地方文化为基础之永续社会生活关系等,都是气候变迁回应行动中的内容。
气候变迁的回应行动看似复杂,然后其核心逻辑却又极其简单。以人类生活的“生态足迹”为思考基础以“减碳节碳”为每一个行动的算计核心,以“新产业与新就业”为载体,扩展到生活面向的所有向度,就构成气候变迁回应行动的核心。其积极视野在于改变人类传统生活方式。而行动开展所创造的改变,以及支撑新生活方式的内容,正是南方所最需要经济转型中,新兴生活应用型“绿色产业”发展的内需市场。
绿色产业的发展的内容,无法和生活的变动和新需求脱鈎,其启动的基础非常仰赖内部需求市场。台湾用传统外销导向的方式思考和推动绿色产业,已经让我们错失了许多先机,以气候变迁回应行动为载体的灾区重建,正好是我们绿色产业(生活应用型)发展的契机。
以气候变迁回应的灾区重造行动因此必须大胆而创新的被主张,不能再在短视近利因陋就简的传统行政思维与政治权力利益纠结中,牺牲了台湾开展创新格局的契机。
我们主张以为期五年或可维持多年之莫拉克风灾重建“国际建筑展”或“国际花园展”的形式,来做为地方灾后重建的工具平台。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行之多年,也具备成熟的计画流程与操作机制。中央政府只要提出经费,宣示未来愿景与价值,揭示未来生活的全新标准(减碳),实质的行动则让地方来建构和开展。
更重要的是,这种以新社会价值和新国家愿景展示作为重建过程的方式,可以建立由地方主导重建过程与内涵的契机,更能够促使大量投入资源,透过产业与就业,达成地方植根和社会体质改造的效果。国家也可以藉着这个机会,对国际社会宣示以实际行动参与气候变迁回应的努力。
(作者为高雄大学都市发展与建筑研究所教授,南方公民社会守护联盟成员)
(本文转载自2009.09.07中国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