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胸悶、胸痛、心臟不舒服甚至中風無人知曉,導致痛失急救黃金時間的情形,往後有預防辦法了!交通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研發的「U─華陀無線近身網路關鍵技術」,能預警異常症狀,透過網路、手機警示主治醫師,讓病患及主治醫師都能及早應變。
新竹廿八歲男子日前因急性胸痛被送進急診室,醫師初診原認為是心臟病,沒想到心電圖顯示竟是心肌梗塞,差點失去治療先機。
上述個案,若是透過交大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聯合研發的「標靶式心電圖」,就能從鈕扣般大小的無線感測系統,將心電訊號等全身資訊傳至主治醫師手機或監測電腦中,讓醫師廿四小時即時診斷,作最有效處理,甚至通知病患就近急救及通報一一九,降低死亡率。
交大校長吳重雨表示,「U─華陀無線近身網路關鍵技術」計畫,是由經濟部技術處資助,交大及中國醫藥醫院聯手合作研發。作業是透過鈕扣大小的電子元件,整合嵌入式專家系統的標靶式訊號處理技術,於中國附醫急診部及心臟科建立廿四小時即時監控及預防機制。
「U─華陀」無線即時心電圖監視系統,不但有紀錄功能,更突破性的研發出標靶式分析功能。
此項標靶分析功能,已完成十人測試,準確率高達九六%,九月完成百人測試,目前不含網路傳輸費用,每組造價約千餘元,預估兩年內量產。
(本文轉載自2009.06.13.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