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1979年七月我去烏干達執行援外任務,集中在中央農業部外事局學習外事知識。一天我去東華門北河沿大街22號,拜訪了仰慕已久,當時任中國農業學會顧問、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吳覺農先生。吳老一見到家鄉人去,覺得分外的親切熱情,問這問那,興趣越談越濃。1982年四月我完成援外任務回國,到了北京立即就去了吳老家,他將家人一一作了介紹,並一定留我在他家吃飯。

  從那以後,我每次出差去北京,總是要去拜訪吳老,去的時候常見到吳老戴了眼鏡,在書院伏案寫作,常常堆滿了書,後來我知道他正在寫的是其代表作《茶經述評》。1986年六月,我去吳老家,請他寫墨寶,他欣然同意,為我書寫了「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十個大字,而且寫得剛勁有力,落款是書蔡德億同志,吳覺農於北京,時年八十九。

  我在拜讀吳老的著作和聆聽他的談話中,深深感到吳老的學識淵博,經驗豐富,尤其他這種嚴謹治學、愛國敬業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緬懷和學習。

  嚴謹治學 著作新茶經

  吳覺農先生畢生筆耕勤奮,著作甚多,他整理出版的《吳覺農選集》,1987年二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共收集了他的著作160餘篇,40餘萬字。1989年二月,我去吳老家,吳老送我一冊,親筆在書上寫了「德億同志惠存。1989年二月,時年九十二歲‧北京」。選集的出版說明,吳覺農先生在青年時代就立志要在茶業工作上有所作為,樹立振興中國茶業的理想,他為祖國茶葉事業的振興,奮鬥了整整七十年,為祖國茶葉事業付出的辛勞與貢獻可謂厥功至偉。

  他的代表作《茶經述評》,1987年五月農業出版社出版,共有30餘萬字,原國務院副總理陸定一為之作序,譽稱是 "二十世紀的新茶經" 。陸羽的《茶經》是世界上於出版最早的第一部茶葉百科全書,成書唐代,至今已有1200餘年。吳老的《茶經述評》,嚴謹地對《茶經》古文作了考證註譯,但由於陸羽的時代背景、生活環境、畢生經歷,信息傳播的局限性,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吳老的《茶經述評》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肯定了陸羽茶經在世界茶學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也剛直不阿地指出了不足之處。且對唐以前的茶史和唐代以後的各家論述作了補述。所以吳老的《茶經述評》,既有歷史資料,又具歷史價值,兼有現代農業科技理論依據,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茶文化的重要著作。

  科學態度 維護 "茶的祖國" 榮譽

  吳老在《茶經述評》一書中,茶的祖國一段中說,《茶經》的第一句話,就說茶是我國「南方」的「嘉木」,接著以樹的高度簡略地說明了我國擁有各種類型茶樹品種的概況,並說在川東鄂西已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在《茶經》以前的我國古代史料中,早有關於我國包括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在內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始生產地的記載。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個小國伐紂,巴蜀已有所產茶葉作為 "貢品" 。《神農本草經》也有關於茶的論述。

  吳老論述,以大量的事實引證,得出結論:茶樹最早為中國人所發現,茶葉最先為中國人由藥用轉為飲用,茶樹最早為中國人由野生變為園栽,茶葉和茶種最早由中國傳播至世界各地,茶樹原產地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則是無容置疑的。吳老畢生以科學的態度,研究茶樹原產地,維護中國是 "茶的祖國" 的榮耀。

  努力實踐 振興中華茶業

  吳老提出只有民主和科學,方能使茶業復興。他一邊投身愛國民主運動,一邊致力於中國茶業復興的艱鉅事業。他週詳地提出了復興中華茶業的計劃,在他的呼籲和推動下,先後成立了〈皖贛紅茶運銷委員會〉、〈中國茶葉公司〉,在浙江遂淳區組織了〈茶農合作社〉,籌辦了中國第一個〈茶葉研究所〉,組織了〈興華製茶公司〉,1940年吳老在重慶復旦大學創辦了我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茶葉系〉的專修科,培養中國第一批高等茶業人才。

  1949年後吳覺農實現了在前朝不能實現的理想和計劃,在他擔任茶業領導工作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打破了美國的封銷,滿足了歐洲國家紅茶的需求,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直到80年代,他雖已年逾八旬,但還不斷發表論著,上書為發展茶業出謀獻策,為我國茶業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蔡德億/上虞市)

回第十四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