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系博士生李其霈以「質點影像流速儀」推算血球流經人工器官的力道,據此可設計出新的人工器官,減少血球破壞,克服人工器官五十多年來的問題。這項研究獲得人工器官國際聯合會(IFAO)優良論文獎,李其霈是台灣唯一得獎者。
人工器官如人工心瓣、人工肺臟、人工腎臟等與人體原本組織相異,移植到人體後,會改變血液流動方式,紅血球容易因遭受非生理現象產生的力道導致破裂,釋放出帶毒素的血紅素,導致腎臟或其他器官衰竭;或血小板被破壞引起血栓,導致中風。
棘手的是,一般儀器無法預測血球在人工器官中破壞的情形,至今難以克服紅血球破裂及血栓問題。
「血球流經人工器官的力道是關鍵,若不知力道有多強,人工器官的設計與品質也無從改進起。」李其霈表示,國際間多個研究團隊聚焦此議題,他利用自己在水資源與流體力學的研究,成功推算出血球流經人工器官的力道。
他說,未來人工器官設計者可依他推算的數值,改良並設計新的人工器官,減少血球破壞。李其霈表示,他的專長在流體力學,六年前讀碩士班時,踏入醫學工程領域,跟隨指導教授盧博堅投入人工器官研究。
此次李其霈獲獎的研究論日前在美國人工體內器官協會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從213篇論文中脫穎而出拿下美、日、歐等國組成的人工器官國際聯合會優良論文獎。上月底赴美發表論文,歐美三百位專家學者對他的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興趣。
(本文轉載自2009.6.18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