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從西安北上壺口有400多公里,我和西班牙華僑詹強、顏孟英夫婦隨當地旅遊團於早上八點出發,途中參觀了黃帝陵、軒轅廟後,便直赴目的地。

  到了黃河邊的孟門山,夜幕開始降臨。這兒雖然已是壺口景區的範圍,但離壺口瀑布現場尚有五千米。車在這裏停下,三十多名旅客爭著下車去看黃河。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怎麼?黃河竟然沒水,乾涸見底!經導遊指點,再一看,原來母親河到這裏被一座小島似的巨石分成兩半,這邊河床高,沒水;巨石那邊,河水正雄糾糾地奔騰著呢。

  再說這巨石,也真夠大,長約一公里,最寬處有100多米,論形狀,很像微縮的臺灣島。近幾年,孟門村裏人,為了開發旅遊,搞活經濟,拉起了一條通往巨石島的軟索橋,又在石上樹起了一尊高近20米的大禹石雕像。他頭頂避雷針,手扶開天鏟,腳踩九龍龜,目光炯炯,神情凝重,注視著下游,儼然是一位關心民瘼、造福蒼生的治水英雄,人們心目中的聖君形象。據說,這塊巨石原來連著兩岸,阻擋著流水,導致洪水氾濫,兩岸人民連年受災。大禹治水採取疏導辦法,將巨石兩邊鑿掉,讓黃河分流,這才平息了水患。我仔細地觀察巨石的一側,真的像被鑿過一樣,鑿跡尚依稀可辨。《水經注》載: "禹治水,壺口始。" 莫非這是事實?

  車再駛三公里,橫過一座大橋,便是我們下榻的小旅館,這時已是夜色蒼茫、霓虹閃爍時分。旅店裏,年輕的 "藍花花" 告訴我,她這裏是山西地界,對岸屬陝西,晉陝以黃河為界。我同姑娘開玩笑道,山西人也太有 "財" 了,我們在陝西土地上跑了一天,而最後賺錢的竟然是山西人,這太不公平了!老友詹強笑著說,山西自古多商賈嘛!

  第二天一早,天才濛濛亮,我和詹先生就出去 "觀光" ,發現橋頭廣場上矗立著一塊高七、八米的原石條,自然粗獷,上刻前國家總理朱鎔基的手跡 "壺口瀑布" 四字,用紅顏色描出,挺精神。底座上寫著國家 "4A" 級景區等字樣。廣場旁橫跨公路的是一座三簷仿古石牌坊,黃龍盤柱,非常精細。橫額上中嵌 "壺口" 二字,左右分別寫著 "母親河" 、 "民族魂" 等字,頗具顏體風骨。我由此感悟到壺口瀑布的份量和非同凡響。

  早餐前,我們坐車前往壺口瀑布,五分鐘就到了。這時,霞光已從東方雲層中透射出來,太陽即將升起。下車後,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大片光禿禿的石河床。放眼上游,薄霧曉嵐中,煙波浩淼的黃河水,仿佛從天邊過來。可是,為什麼我的腳下沒有水?我們從車路外下了臺階,沿著九曲石橋過了河床,漸漸地聽到有滾雷的聲音,好似從地底下傳來。接照導遊的指引,我們進入龍洞往下走,在細雨似的滴水中,鑽出龍口,仰視瀑布。嘩!天河直瀉,翻江倒海,濁浪排空,氣勢磅礴。這裏上演的正是黃河大合唱!真是盪氣迴腸啊!我強烈地感到心靈的震撼。

  這裏兩岸夾山,滾滾黃河奔流至此,水面一下子從400多米寬收縮為幾十米。河水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深潭,飛瀑咆哮,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冒出萬縷煙。因瀑布狀如巨壺倒水,噴洩而出,故名壺口。

  一會兒,我們從洞底上來,回到地面確切一點說,是回到河床上。站在瀑布口邊,縱目四望,腦海裏忽然跳出了幾個問號。我很納悶,上游黃水滔滔的河面有如此之寬,而且深約數米,頃刻間在這裏化為寬僅20多米,高約50米的半圓形瀑布,以每秒數千立方米的水量下泄,在深潭旋轉怒吼,然後沿著一條寬約10多米的水溝流向下游。如此水量,一條 "小水溝" 竟能從容引流,莫非此處水下另有玄機?

  當地一位居民告訴我,這 "水溝" 看似很窄,但它深不可測,至少有60至80米的深度,等於把上游的黃河側立起來一樣。或說這原是大禹治水時鑿的引洪道,開始只幾米深,後經瀑布水長期衝擊,便一年深似一年。從客觀上說,壺口瀑布彙聚了黃河所有的力量,跳下懸崖,形成地下瀑布,並以千鈞之力穿越石壁,打開出路,直至下游孟門山。由於傳說它為龍身穿鑿,故將此稱為 "十裏龍槽" 。從此,原汛期的河床成為非汛期的黃河河岸。這是黃河最漂亮的轉身!

  我們要告別壺口瀑布時,太陽正好從東山露出笑臉。剎那間,兩條彩虹成 "人" 字形掛在瀑布中間。 "水底有龍掀巨浪,岸旁無雨掛彩虹。" 這情景,豈是一個 "奇麗" 可以形容!

  突然,我想起了有 "亞洲飛人" 之稱的柯受良和 "黃河之子" 朱朝暉,他們曾分別駕駛汽車和摩托車成功飛越壺口瀑布,把人生的彩虹恒久地架在黃河的上空。

  壺口瀑布是世界奇觀,是五千里黃河的一部經典傑作,一個美麗神話!像每一座名城都有城標一樣,壺口瀑布永遠是黃河的代表,母親河的標誌,力量的象徵,中華民族的靈魂。它的脈搏上連黃帝,下接當今乃至未來的每一個炎黃子孫。

(李青葆/青田)

回第十三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