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三通直航後,對兩岸經貿發展帶來許多方便與商機,對學術文化交流也出現一些新的契機與合作方式,最大的好處是當日就可進行研討與交流,活化了合作研究的熱誠。
此次到上海、南京及北京幾所重點大學訪問,規劃的時間雖短(2009年年初才提議),而且參訪時間就在年後的寒假期間,但想要到的系所,因為過去都有很深的友誼,經E-mail連絡安排,很快就組成了一個五人團隊(台大有蔣本基教授、馬小康教授及我,中央大學有張木彬教授、台北醫大張怡怡教授),也安排好每日行程與討論課題。
去年12月,因有上海交大仵彥卿院長搭第一天的上海至台北松山機場班機的印象,以為旅行社安排的華航從台北至上海的班機,也是從松山機場出發,因此2月13日(星期五)一大早,很從容地由內人開車送我至松山機場,路上還在說實在太方便了,沒想到華航櫃抬空無一人,問華信空服人員,才知道華航所說的「台北」是指桃園中正機場,因為離起飛還有一個半小時,馬上租一台計程車加速前往中正機場。從台北至高速公路都還算順利,也連絡上蔣教授先向華航櫃抬報告我正在趕過去,但下交流道至東西快速道路往機場方向時,車速突然慢下來,甚至完全停下來,接著過去三輛救護車,顯然出了大車禍。事後才知道是一輛滿載華航機組員的交通車追撞突然變換車道的遊覽車,再追撞兩輛小汽車發生連環車禍,而我要搭的航班機組員居然在這場車禍中都受傷了,因此,我急急忙忙在起飛前三十分鐘才至櫃抬報到,但華航班機慢了一小時才起飛(機組員全換了)。
與同濟大學顧國維副校長(右6)周琪院長(右5)等人合影 |
出機場搭車到同濟戴斯大酒店,已是下午一點半了,同濟大學環境學院周琪院長及夏四清副院長已在酒店大廳等我們。辦完住房手續及休息片刻,即至環境學院會議室展開學術交流,顧國維前副校長、尹大強副院長、徐竟成副院長、楊殿海系主任、楊海真所長、何晶晶所長、李光明副主任、金放鳴特聘教授等十幾位也在會議室等我們,共同參與研討。首先我說明來訪目的,及邀請兩岸環境學術交流諮議委員會秘書處、同濟大學環境學院,與台灣大學及自來水協會共同主辦2009年10月在台北舉辦之國際水協會亞太地區(IWA-ASPIRE)研討會中之「兩岸永續水環境研討會」(兩研討會實際是一個會,但為方便大陸專家學者參加的變通辦法),及相關議程及活動安排事宜,其餘教授也分別報告目前所進行的研究狀況與心得成果。
同濟大學向以工程實務教學研究著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大陸最早以學院建制成立的環境專業機構,下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專業)三個學系,五十多年來已培育大批環境保護和給水排水高級專業人才,遍佈各大學及市政與企業機構,此次2010年世博會,其中能源與環境是兩大重要項目,同濟大學教授當然已負擔了許多重要的規劃、設計與研究工作。
2月14日早上八點半,清華大學李金惠教授從北京(搭夜車)來酒店會合,他租了車要帶我們去參觀蘇州高新區,此為大陸於1999年成立的第一個環境管理14000的示範工業園區,並於2003年開始完成生態工業園區的規劃,於2008年獲得環境部、科技部及商業部共同頒發的獎狀,開始循環經濟示範工作、研發與推廣,及推動循環經濟技術之標準化。
與蘇州高新區王永剛副局長(右3)、偉翔周聰安總經理(左2)等人合影 |
十點半到達蘇州高新區,由環保局王永剛副局長、蘇州市循環經濟推廣中心魚軍副主任、蕭軍先生、以及偉翔電子廢棄物處理公司周聰安總經理(係台灣人)接待。王副局長先做一高新區開發歷史與現況說明,魚副主任介紹蘇州循環經濟推廣中心之工作,表示新高區是以循環經濟為目標,以ISO 14000認證為過程,以清潔生產作為手段,以達企業之綠化與永續發展。高新區有258平方公里,共有5個污水處理廠,每年投入十幾億來從事環保工程建設,從2004年開始更推廣公眾參與,以落實綠色社區之社會層面。
王副局長也補充循環經濟技術之標準化進展情況,此工作係由科技部及國家標委會在大陸選擇了八個試點單位在進行,並有許多學術科研單位協助擬定與討論,建立技術與訊息的平台。此作法確實值得我們參考及落實。
偉翔公司總部在新加坡,在亞太、歐洲、美國和南非等世界各地均設有專門從事廢棄物經營和管理的分支機構。周總經理及朱孝東先生介紹偉翔的回收對象、採用技術、處理設施及回收產品,然後帶領大家參觀回收設施及流程。
午餐是在天一漁港,由清華大學李教授宴請,飯店將所有菜餚之原料陳列於點菜區,讓客人親自瞭解後才點菜,佳餚佐以道地的紹興酒,賓主盡歡。
我們是搭下午四點半的動車(意指每節車廂都有動力之組合火車),由蘇州前往南京,傍晚六點準時到達南京,在車站出口通道上,祇見黑壓壓的人群,甚為壯觀,若是一人搭車還真有些害怕。
晚上,由東南大學浦躍朴副校長與呂鋁武副院長在榴園賓館的妙香軒餐廳舉行歡迎晚宴,並由南京市環保局包洪新局長、南京環境科學學會丁光遠秘書長、東南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史蘭新主任及環境學院李先寧教授等人作陪。東京以淮揚菜為主,浦副校長也請大家品嚐四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貢酒,比起昨晚也是四大名酒之一的五糧液,古井貢酒的香味偏濃些。
與李金惠教授(右1)在蘇州寒山寺合影 |
2月15日安排南京名勝的參觀活動,由於兩位張教授沒來過南京,因此決定以鍾山風景區為主要地點。上午期間氣溫約在攝氏5度左右,加上下著小雨與有風,因此,移動的速度也比較慢。李教授帶領我們從梅花山(東吳大帝孫權陵)、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陵)出發,然後走到定林寺劉勰之文心雕龍紀念館參觀,看到諸葛亮、王安石等名人詩詞真跡。再走到紫霞湖搭區內電車至中山陵參觀,從「博愛」到「天下為公」,大家一面走階梯上去,一面提到中山先生的救國建國思想,發現兩岸對中山先生的評價非常接近,都感佩他對中國的偉大貢獻。
雖然在參觀時,大約在中午及下午四點均吃過玉米及午餐,但環保局包局長的晚宴仍在六點多於夫子廟附件的福億祥酒樓舉行,除各種佳餚外,更有南京各種有名的小吃,及南京有名的洋河白酒。宴中,呂副院長與中科院南京土壤實驗室的駱永明教授電話連絡上,他是義烏同鄉,老家在下駱宅,專長為土壤污染調查與控制,但因在雲南昆明進行研究,相約下次在台北或南京再相會。
2月16日上午九點開始在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舉行學術交流,張木彬教授主講國科會環工學門研究主題規劃與空污成果,張怡怡教授主講水源水質標準實施策略分析,蔣本基教授介紹台灣生態工業園區,我則簡報台灣土壤管制標準之研修計畫,及主講微波誘導技術輔助垃圾焚化飛灰安定化之技術。參加者包括東南能源與環境學院師生(金保升院長、呂副院長均親自出席)、南京市環保局及環境科學學會人員等約五十餘人。
東南大學研討會後與能源與環境學院金保升院長(後右2)、呂錫武副院長(後左2)合影,背景為我國憲法制定處之大禮堂 |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大致分成能源與環保兩大部門,金院長負責能源部門,在淨媒技術與節能建材上的研究,在國際上亦受到相當多的重視。呂副院長負責環境部門,主要集中在水及廢水處理技術,包括飲用水水源水質處理、污水處理之除磷脫氮技術、湖泊富營養化、生態修復(人工濕地)技術、工業廢水處理及水回用技術,在大陸水處理領域屬實用技術之最領先者,因此每五年期都拿到大型計畫的經費,最近又獲得五年二千三百萬人民幣的經費。南京市環保局近幾年也積極參與循環經濟的推動工作,在2004年、2005年開始分別訂定一般環境及工業區之循環經濟推動計畫,並配合中央「靜脈產業」重點開發區計畫,共有21個開發區,例如蘇州有兩個,天津有1個,南京也有1個等,並訂定有21個項重要續效指標(KPI),而且原來是環保部門推動的,現在反而變成經濟部門跑在前面帶領推動循環經濟。南京市環保局許建華副總工程師也比較兩岸相關的環保標準,認為台灣所訂定標準較合理與實務,大陸則多依蘇俄與美國標準,偏向嚴格但執行因難,反而比較鬆散的問題。
其他教授也分別就環境監測、土壤及地下水標準、廢棄物資源再生及環境監測報報告與資訊整合等,交換了許多意見,大家都認為收獲甚多,並相約在今年4月初的鄱陽湖水資源研討,4月10日在天津環境保護諮議委員會,7月份在台大的生態工業園區,9月份在台北的綠色能源研討,10月份在台北的IWA-ASPIRE水環境研討會等再會。
中午金院長請吃午飯,然後有兩位老師開車送我們至南京市祿口國際機場,時間掌握十分精準,順利搭乘中國國際航空,由南京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機場出口處,即看到清華大學鄭莉霞老師在等我們,專車送我們至紫光國際交流中心四星級旅館辦理住宿,馬小康教授也已搭機來北京,早我們兩小時住進了。晚上清華大學陳吉寧副校長、郝吉明院士、余剛主任、汪誠文教授及李金惠教授在交流中心的全聚德餐廳晚宴,主菜是整整兩隻烤鴨,還附有鴨產地、編號之出生證明。我與余剛主任在1995年台北及北京籌備及舉行第三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碰面過,之後雖有許多可能碰在一起的機會,但居然都因其中一方有事,未能再碰面,14年後能再次相聚,感慨時光真是飛逝如箭。
與北京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們之合影(前左3為錢易院士,前右2為郝吉明院士) |
2月17日早上起來,發現外面下雪了,聽說是北京市今年的第一場雪,雖然不大,但大家似乎很高興,對北京的旱象,稍有舒解。上午九點半開始,至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205會議室進行交流座談,清華參加人員包括錢易院士、郝吉明院士、余剛主任、汪誠文教授、李金惠教授、段雷教授、賈海峰副教授、溫宗國主任、石磊副教授、鄭莉霞老師及我方五位教授。首先是雙方自我介紹,然後余剛主任介紹環境系情況,該系現有教員84人,有3名院士(錢易、顧夏聲、郝吉明),2名特聘教授,另有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名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科研獎勵,7名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本科生包括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兩專業,碩士生254人,博士生149人,本科生367人,研究生已過半,屬研究型學系,目前每年研究經費達1.3億人民幣(等於6.5億新台幣),約為台大環工所的十倍。
清華環境系研究方向相當廣,包括水環境保護、飲用水安全、地下水與土壤環境、大氣污染與控制、固體廢棄物控制、環工設計、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系統分析、環境管理與政策等,去年發表SCI論文103篇,曾獲許多教學與研究之獎項,共有14人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人員」稱號,2009年大陸教育部評估該系仍為全大陸環境工程學科排行第一名。整體而言,人員素質高、經費充裕、教學與研究表現優異、與企業及國際合作繁多充實,是清華環境系能穩居龍頭的原因;相對而言,台大環工所本來有很多優勢,但近年來有逐漸被拉近,甚至被清華超越的情形,極待自我檢討與再改進。
中午由錢易院士請大家吃飯,錢老師是國學大師錢穆的女兒,在大陸環工領域是最令人尊敬的學者之一,最近人雖比較瘦,但仍很健康,她提到長壽三要素:「腳不能懶、嘴不能饞、心不能煩」,真是智慧之言。
中科院生態中心研討會後與曲久輝主任(前右2)等人合影 |
17日下午二點半至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訪問,由曲久輝主任研究員接待,共有尹澄清、朱永官、劉俊新、鄭明輝等研究員7人參加,中心共有研究員近400人,加上職工與學生,接近有千人進行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環境化學、環境工程、系統生態學和環境生物學等,共設有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8個研究系統,每年發表高水準的SCI論文三百多篇,為目前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單位。
中科院生態中心除學術論文外,也進行許多項環境實際問題的研究,例如環境持久性污染物質的調查、焚化爐戴奧辛排放控制、水源污染物處理、控制、水庫湖泊優養化控制、及污水處理及污泥處理、處置與再利用研究等。經相互討論,才知大陸農業單位對污泥的再利用持比較正面積極的態度。
晚上,由馬小康教授介紹,與北京科技大學張欣欣校長、夏德宏教授、中科院劉博士以及中國礦業大學清潔能源與環境工程研究所舒新前所長,在一家山西館用餐。他們都屬於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常務理事與理事,四月份將與馬教授在台辦理兩岸能源與環境研討會,且張校長非常努力在提昇北京科大研究能量與素質,與台灣許多大學均簽有合作協議,但尚未與台大有密切的交流,因此,張校長非常誠懇地希望馬教授與我能協助安排訪問台大及李校長,並為兩校未來的能源與環境專業技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鋪路。
夜晚的北京,仍然飄著雪;濕冷的夜空,卻讓空氣變得更潔淨。主要的訪問交流行程到今晚已結束了。
18日上午,仍然飄著小雪,大地已遍是銀色,大家決定把握時間看看銀白色的風景,參觀頤和園與奧運村建設,然後才趕到首都機場搭機返回台北,結束此趟豐收的新春合作之旅。
(駱尚廉/義烏同鄉會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