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過去兩年面臨崩解的臭氧層破洞模式,出現重建曙光。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以精密的分子束科技,量測發現過氧化氯分子在陽光波長下的分解速率,超過世界氣象組織評估認定值三到四成,推翻美國科學家波普兩年前提出的研究論證,再次證實氟氯碳化物排放是造成臭氧層破洞的元凶,破壞力甚至更大。

  這項研究成果是由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與交大應用化學系合聘副研究員林志民領導包括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在內的五人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研究論文並發表在昨日出刊的《科學》期刊。兩年前研究推翻氟氯碳化物排放是臭氧層破洞主因,導致臭氧層破洞模式面臨崩解危機的科學家波普接受《科學》期刊訪問時表示,「如果他們(指林志民等人)的研究數據正確,我們就錯了!」「他們的方法似乎是個嚴謹的方法。」

  臭氧層破洞現象一九八五年被證實後,引發高度重視。科學界認為,人類使用冷媒等物質排放的氟氯碳化物進入大氣後,與臭氧發生連鎖反應,產生過氧化氯的循環過程,是造成臭氧層破洞的主因。但這項理論卻因波普在兩年前發表過氧化氯分子吸收陽光的截面積,比科學界原先評估認定值小了近十倍,面臨被推翻的危機。

  林志民指出,過氧化氯截面積愈大,代表陽光愈容易被吸收,破壞更多的臭氧,臭氧層破洞也就越大。若依波普的研究發現,臭氧層破洞不可能像現在這麼大,除非另有科學家仍不知道的因素所造成。波普的研究成果發表後,立即震撼科學界,連全球最知名的兩大科學期刊《自然》與《科學》都對此議題展開激辯。

  更值得注意的是,過氧化氯破壞臭氧的效率較以往認知的更大、更快。

(本文轉載自2009.05.09.中國時報)

回第十三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