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每三年在兩岸輪流辦理,至今已辦理12屆,上次(2008年10月)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舉行時,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系孫力平主任帶領兩位老師,在諮議委員會議中極力爭取2010年的主辦權,但因重慶大學已提出申辦意願多年,因此折衷決議在2009年4月由天津城建學院主辦一次諮議委員會議,並同時舉行一專題研討會。2008年底之前,此項研討會徵文通知就經電子郵件發出給各諮議委員及各大專院校。
此次參加研討會的台灣代表共18位,由台灣直飛天津的航班,目前祇有星期五才飛一次,因此大夥決定仍由香港轉至天津,但4月9日下午四點多到了天津機場,來接機的城建學院老師才告知,從天津機場至住宿的酒店約要三、四十分鐘,但從北京的首都機場到酒店祇要多二十分鐘,由於此項資訊並未告知與會者,因此,這二十分鐘換來了多四、五個鐘頭的行程。
剛住進酒店不久,就在大堂碰到孫力平主任及東北大學李玉友教授(也是城建學院的特聘講座教授),說明朱世和校長六點要到酒店歡迎我們,邀請台灣及海外華人環保學會(OCEESA)諮議委員去咸亨飯店參加晚宴。朱校長為大家簡介天津城建學院發展情況,近期將改為天津城建大學,並希望積極網羅海內外資深專業學者來校教研或客座,以加速提昇城建學院的學術水準。晚宴中,朱校長殷勤勸飲「帝王津酒」,賓主盡歡。
四月十日上午八點準時進行開幕式,地點為現代教育中心二樓的會議廳,由孫主任主持,朱世和校長首先致辭,歡迎與會者至天津城建學院參加研討會,然後就在現場邀請主講者集體合影。接著進行三場主題報告,由周琪院長、袁保強教授主持,主講者分別是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湯鴻霄院士主講「環境奈米材料的效能和生態風險」,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任南琪院長主講「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展望」,接著我主講「運用模式推估自來水管綱漏水量及漏水點位之分佈」,休息十分鐘時,城建學院有幾位老師過來與我討論相關漏水量估計之套裝軟體問題,化學工業出版社環境建築出版分社編輯徐娟小姐,也與我討論是否有合適教材在大陸出版之事。
茶歇後再進行三場主題報告,由李玉友教授與我主持,主講者分別為華東理工大學應維琪教授主講「水中污染物之活性碳處理程序」,應教授告訴我,他會留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任教,受到他父親臨終前,希望他能為大陸的教育盡一份心力所致,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興灿總工程師主講「城市污水處理發展狀況與技術需求」,天津大學陳冠益教授主講「城市市政污泥和排污河道污泥能源化材料化利用研究進展」。主題報告雖安排每位30或40分鐘的時間,但因大家報告內容都甚為豐富,因此幾乎沒有時間發問,僅能告知可以多利用茶歇或午餐時間繼續交流。
下午安排兩個會場,併排進行研討,包括「城市水環境生態修復」、「新水源與供水安全保障」、及「城市及工業水污染控制」三項專題,分別進行論文發表及研討。晚上,朱校長與孫主任等在鑫茂天財酒店三樓的清朝宮廷式天下一品餐廳舉行歡迎晚宴,接待與會人員,雖然經過一整天的學術討論活動有些疲倦,但美酒佳餚,加上天津城建學院師生頻頻敬酒,氣氛歡樂而融洽。
四月十一日上午八點半開始,繼續在現代教育中心二樓進行主題報告,第一階段是由孫主任與應教授主持,主講人包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輝教授主講「城市水環境與水質的演化及調控」,美國密西西比傑克遜州主大學袁保強教授主講「非點源污染管理」,同濟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周琪教授主講「用水合電子法去除廢水中有機氟化物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全氟辛酸PFOA及PFOS進行破壞研究,與我現在正在做的研究主題之一相同,但用不同的技術,我們在茶歇時也有一些討論,並雙方同意可以合作此課題。
茶歇後進行最後一階段的主題報告,由曲久輝教授與張建祺博士主持,主講人包括日本東北大學李玉友教授主講「日本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水質、污泥及CO2排放量的統計解析」,東南大學呂錫武教授主講「平原地區水源地生態調蓄水庫水質改善的實例研究」,孫力平教授主講「天津濱海污水處理與回用現狀及研究進展」。
午餐後,分成三個會場進行報告及討論,有兩個會場仍以論文發表及研討為主,包括「水的循環利用及節水」及「其他相關環境問題」兩專題。有一會場則進行「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諮議委員會」會議,經近兩小時的討論及溝通意見,達成幾項共識:(1) 重慶大學將於2010年4月14-18日主辦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2) 建議兩次大會之間可以舉行若干次專題性小型研討會,專題名稱與舉辦時間由申辦單位向常設秘書處提出申請,(3) 確定2009年10月份IWA台北會議期間,同時召開諮議委員會,(4) 桂林理工大學正式提出申請承辦第十五屆研討會,(5) 建議諮議委員會規模可以適當調整,(6) 此次城市水環境專題研討會非常成功,諮議委員會對天津城建學院師生為此所付出之努力與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大會也安排了一小時的校園瀏覽與實驗室參觀,城建學院原為天津大學建築分校,環境與市政工程系即為原來天津大學的給排水專業,1978年開始招生,1992年成立環境工程系,設給水排水工程與環境工程兩個教研室,1995年更名為市政與環境工程系,2004年成立碩士班,2005年更名為環境與市政工程系,2006年市政工程學科被評為天津市市級重點學科,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大學部)240名,碩士生40名,並已被核准招收博士生。雖然是新的學校,從空間、儀器及設備等方面來看,並不輸給有聲譽的名校,加上老師都很年輕(但年齡層集中,若干年後仍有集體老化的問題),並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合設「水質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請到湯院士、曲久輝及楊敏等教授擔任學術委員,對其科研水準提昇不少。
參觀過後,進行大會的閉幕式,由孫主任主持,首先是張建祺代表OCEESA致詞並宣佈五篇獲獎論文,接著由夏四清教授代表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常設秘書處發言,說明諮議委員會的紀要,在孫主任最後致謝詞後,正式結束研討會。當晚,孫主任特邀台灣與會者至「狗不理」包子旗艦店品嚐天津著名的狗不理包子,孫主任特別點些祇有天津才能品嚐到的特色菜,包子則是師傅邀請來賓一同現場包好蒸出嚐鮮,突然有一位冒出:「沒什麼特別嗎」,弄得氣氛有些尷尬,幸好大家對每人一客的「糖堆兒」(即糖葫蘆)讚不絕口,可見對期望過高的事物,要求自然也會過高了。
四月十二日為參觀活動,包括濱海新區規劃展覽、新水源水處理廠、泰達環保工程垃圾焚化廠等,我與環管協會佘小姐則必須到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討論兩岸教研合作事宜。上午九點半趙林主任開車接我們至該學院,與張書廷院長、趙林主任、郭靜教授及閻波博士等人共同討論一個多小時,雙方同意在人才培訓、師生交流及合作研究上繼續加強及落實,趙主任提到先在天津大學成立一與台大合設之教研聯合中心,以順利推動相關事務;天津大學將對環管協會所提之「教育訓練資料表」,檢討可以開授的短期課程,以為將來「環境管理碩士專班」(以台商企業人員為對象招生)舖路;馮林基金會並將審閱郭靜教授就過去四屆海峽兩岸沿海區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資料,以進一步編輯成專書出版。
我也應譚欣教授之邀,對天津大學碩士班學生,說明我對碩士生科研工作之看法,以及我個人過去及目前之研究主題與綱要內容,花了約半小時時間。趙主任及郭教授則陪同我們至天津大學馮驥才跳龍門鄉土藝術博物館參觀他個人的民俗收藏品,內容非常豐富,可惜因時間有限,祇能走馬看花欣賞一下。在天津大學廣場北洋大學堂「中國第一位大學生王寵惠畢業證書」碑前參觀時,碰到郭教授一對孫女及外孫女迎面跑來,非常活潑可愛,敦教授也高興得不得了。
中午參加張院長、徐友浩院長的午宴,朱能副院長、劉洪波副院長、趙主任、譚教授、敦教授也一起參與,徐院長頻頻勸酒,在歡愉的氣氛中,彼此的友誼又更加深了一層。
晚上是天津城建學院的歡晚宴,特別選在五星級的綠色時代大酒店,整個酒店裝璜成一特大的綠色叢林溫室,聽說這家酒店在冬季下雪時最受歡迎,外面已是寒冷的銀色世界,但酒店內仍為綠意盎然。在綠竹為隔間的綠色大地內用餐,確實是風味特殊,也見主辦單位的用心,每天安排不同的地點,不用的佳餚。當晚近十點鐘,趙林主住還特地買了十包現炒的糖炒栗子送到酒店來,盛情令人感動。
四月十三日一大早,搭上天津城建學院安排的車子到機場,一路上煙霧朦朧,幾乎看不見城中心的高層大樓。回想這幾天的活動,不論是學術研討會現場,餐飲或是討論交談,天津人總是很自然地掏出煙盒抽上一根,一開始幾乎被燻得頭發昏,時間一久雖慢慢適應,但喉頭總是乾燥不舒服,不知道這些煙霧是否與天津人過度抽煙有關?看來,天津除面臨城市水環境問題外,城市空氣污染更是急待解決的難題。
(駱尚廉/台灣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