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那一天,我們從嘉義出發,直達南投埔里,去參觀由名建築師李祖原設計耗資五十億台幣興建的〈中台禪寺〉。

  剛一下車,我們就被該寺的宏偉而與眾不同的建築風格所吸引。第一眼看去,簡直不相信它是一處佛教的道場,禪寺的主體建築是一幢30層140米高的形式獨特的大樓,整個造型宛如一位修行高僧澄心靜坐於群山之中,隱含著 "頓悟自心,直了成佛" ,頗具時代新意與綿長的禪意。它一改傳統寺院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的建築風格,主要採用的是石材。莊嚴素淨的花崗岩外牆,主軸兩側有大、小天梯,中間是巨大的無框架拉結構大帷幕玻璃。夜間,燈光輝煌,直射雲霄。

  不一會,我們進入禪寺,有二位年輕的女主持前來接待,並互贈禮品。經獲准後,我們乘坐觀光電梯,去瞻仰平常遊客不能到達的藏經閣和金頂。我們有幸一覽藏金閣裏所收藏的各種經卷精品。

  金頂,則由空間桁架組成的球形結構,外層一改通常的黃金裝飾,覆蓋的是金色鍍鈦板,內部是不銹鋼鍍鈦蝕刻的佛經故事;穹頂天花板是彩繪的蓮花藻紋圖案,被天花板內燈光一照,美麗無比。我們在金頂寶座上的佛像前,叩拜如儀後,就在內壁四周的長條環形凳子上稍作休息,看著這無與倫比的壯麗建築,體會著莊嚴神聖的佛國氛圍,心中一片寧靜。

  從金頂下來後又在該寺各處周遊了一圈。在實地參觀中,筆者感到中台禪寺的佈局,氣勢宏大,特色獨具。其建築理念,融合了藝術、文化、科學以及弘法的多種功能,顯示了佛法文化的豐富內涵。例如,一樓的天王殿,供奉著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及十八羅漢,以黑色花崗岩雕刻而成的四大天王,高十二米,像四根巨柱分鎮於殿堂四方。每尊天王,皆有四面頭像,象徵一即四、四即一。二樓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像。因教主智力巨大,並能降妖伏魔,雄偉無比,故稱 "大雄" 。此殿堂,空間以紅、灰為主色,象徵佛陀能化解五濁惡世、普度眾生的世間景色。兩側的侍殿為祖師殿及伽藍殿,分別供奉達摩祖師與守護道場的伽藍菩薩。

  五樓,即大莊嚴殿,供奉圓滿報身盧舍那佛。仿造敦煌石窟圖案彩繪而成的天花藻井,與四周鑲飾銅製的千佛牆,展現出重重無盡、圓滿莊嚴的佛國世界。兩側的協侍殿,供奉的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如來〉及〈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九樓是大光明殿,在四牆皆白的殿堂中央,供奉著端嚴的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象徵人之本具的清淨自性。殿堂的天花板上,以光織模擬星空,訴說著三千多年前,佛陀夜睹明星,頓悟法身寶相,圓證佛果的情景。兩側的協侍殿,則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

  十六樓為萬佛殿。殿堂四周,鑲嵌著萬餘尊手工銅鑄的藥師佛,而在中心位置,矗立著一座七佛塔。該塔,供奉七尊藥師如來,塔內線雕五百羅漢聖像,塔外恭刻《金剛經》經文。透過巧妙的構思,使該塔具有佛、法、僧三寶,處處表現佛法的教化。夜暮時分,佛塔由內透光,宛若明燈,接引紅塵中的有緣者,歸返自性之家。而在地下一樓,則是菩提文藝道,有一個長達五十公尺的馬賽克壁畫,以純熟的鑲嵌技術,將佛陀〈八相成道〉的教法生動地呈現出來。而在文藝道上,十二支經柱,按序排立,上刻中台禪寺開山方丈惟覺大和尚及當代名家的所書經文。

  禪堂,乃禪宗道場首重之處,為學人參究心地的洪爐。中台禪寺的整體建築,以禪堂為中心,五樓、九樓分別設有大禪堂和上禪堂。而禪堂與向後延伸的佛殿,具體呈現了以禪修見性為 "因" ,圓滿法、報、化三身的莊嚴 "佛果" ,顯示出締造者的匠心和巧思。

  當然,中台禪寺值得稱道的還有 "福德、教理、禪定" 三位一體的修行理念和 "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的中台四箴行以及佛法五化;尤其是開山方丈惟覺大和尚,創立佛教學院,創辦普台國民中小學,把僧眾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融為一體,以達到佛法薰陶、人心安定之功效,則是該寺的一大創造。

  然而,筆者最感興趣的還是該寺的〈圓明殿〉。圓明殿在中台禪寺東側,內供觀音菩薩佛像以及《普門品》中的三十二化身和《大悲咒》中的八十四相。觀音的佛像,高大慈祥,栩栩如生,展現出觀音菩薩的無盡悲心。

  觀音,本是舟山佛教旅遊的一個品牌。想不到在台灣這幾天,從臺北慧濟寺、中台禪寺到基隆海顛露天觀音大佛像,包括在途中用餐的小餐館裏所見的觀音堂,不下於二十餘處,以見普陀山南海觀音在台灣的巨大影響。

   "南海觀世音,莊嚴手揖塵;悠悠妙色相,救苦度眾生。" 我想,這正是佛教及其觀音信仰,盛行於海峽兩岸和她的偉大之處吧!

(金 濤/舟山市)

回第十二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