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這是我第一次徜徉在台州仙居山區古鎮的老街。說是徜徉,其實是走馬觀花,但餘味一直縈繞,所以,我的心還是在老街徜徉,任透過山間還泛著永安溪低吟聲的午後的陽光漸漸將我與老街融為一體。

  據說皤灘原叫 "白灘" ,是河谷平原中凸出的一塊佈滿白色鵝卵石的灘地。從唐朝起漸漸形成村鎮,並發展成為浙江一個重要的運鹽埠頭。 "因溪而靈,因鹽而盛" ,皤灘演繹了一場仙居民俗版的《清明上河圖》;或靜穆如陳氏宗祠、或嘩豔如春花院、或安祥如貽厚堂、或浮噪如賭坊。一塊恐怕令任何遊客都會駐足揣摩的 "山珍海錯" 招牌,光一個 "錯" 字就拉開了與其他飯莊酒樓的檔次。風霜劫盡,海鹽刺鼻的腥鹹味已經消失在古鎮淳樸溫軟的山風溪韻中了。永安溪的船工號子和翻越括蒼山、大雷山崇嶺遠去的挑鹽工的吆喝聲,也已漸行漸遠,淡出了歷史的塵囂及皤灘人的記憶。也許我徜徉著的是一位歷盡世態滄桑的千歲翁巨大而神秘的軀體,鵝卵石鋪砌的九曲龍鱗,組成老翁生生不息的脊樑,踏著這條脊樑走的人多少也能占得蝤龍的風脈和強勁繁衍能量。是否從不輕易矮下骨頭的人士,在這裏也該叩下一個沉重的響頭?有些遊人模仿古鎮的老者,在〈胡公大帝〉的塑像前或者令其歎為觀止的地方鞠躬,其實這怎算夠得上禮數呢?古鎮的人創造了名士府邸、藥堂、當鋪、花店、茶館、戲臺、古井等老字型大小的流水景觀和衍生於此的民俗、傳說、藝文和歷史,遊人對古鎮文化和文明的尊崇,首先應是對艱辛創造文化和文明的古鎮祖祖輩輩人民的禮敬。

  涉身古鎮,也許隱約在武打片和古裝劇中匆匆而過。提著竹籃包著藍布頭巾的村姑,在屋簷下曬太陽的小腳老嫗,在穿堂方桌上裹著白棉做蠟燭芯的主婦,這是我在古鎮見到的三種女人,她們樸素的衣著和自若的神態,如同剛被雨水沖涮過的青磚上的苔蘚,和殘壁斷垣間幽雅生長的蘭花或者柚子樹,和諧自由,而又不失生命的本色。

  不失生命本色的還有蘇小小、紅拂女、柳如是等一批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妓,在 "色賽春花" 的春花院,能「偶遇」她們也算是一種緣分。她們當然不是春花院的人,卻作為青樓文化的主體寫進了春花院展廳的朦朧燈光中了。我十分欽慕這些名妓的風骨,從逼良為娼賣笑血淚,到才子佳人的風流情史,我們不僅需要一副批判的眼光抵制它的沉渣氾濫,更需要一副豔羨的眼光正視名妓們的潔身自好,需要一副平常且飽含深情的眼光憐憫名妓們的不幸。當然,今天保留青樓文化與歷史,今天在春花院的逗笑一樂,並不等於弘揚和重演青樓的悲喜劇。而是在地道的越劇腔韻中,觀賞一齣拋繡球擇郎君的情景劇。樓閣中有美麗的小姐暗送秋波,說不準我就是那英武的小生?跨出青樓的門檻,回頭一顧,鵝卵石鋪就的九錢連環以及佳人的顆顆芳心,將 "千金買一笑" 彌散於滿院的銅臭氣永遠定格在了過往的歲月裏了。

  古鎮就這樣讓我甘心徜徉於對它的回味。平實的心情還能帶走一樣精絕的手藝嗎?看來我還是有點奢望了。我不是開元年間那位夜行深山迷路的秀才,自然無緣獲贈仙女的 "神燈" 。只是那後來被譽為 "中華第一燈" 的仙居〈針刺無骨花燈〉,在唐時即被選為送皇室的宮燈,沒有一點仙氣是絕難見得它的玲瓏剔透、輕巧欲飛的效果的。在失傳了近半世紀後被重新挖掘且大放異彩,這也就是仙居的神來之筆,皤灘古鎮的經典之處。

  晚上得一夢,自己竟在學唱白天聽來的一首童謠:高高抬,低低抬,皤灘街,接龍來……紅袖飄拂過的欄杆,鵝卵石圍成的花圃,一朵蓮花,一枝青柚。任時光如何雕琢,皤灘一直不老。

(孫和軍/舟山市)

回第十一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