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歷史上的義烏酒,屬沒有紅糖、火腿、南蜜棗那麼出名,但在農業經濟中畢竟有其一席之地。何況,「天下黃酒出越地」,義烏酒的地位自不待言,在《釀酒科技》所載「金華酒探源」一文例舉的六種名酒中,義烏有頂陳、白字兩種,真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一。為此,對其源頭有必要作一番探索。

  

  在義烏境內,自古以來出產的主要是黃酒。從歷史的角度看,黃酒是中國酒歷史的主流,占盡了風流。清代以前的中國酒史簡直就是黃酒史。黃酒占主導地位的時期是從史前時代起一直到清代。這一時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史前時代到商代以前,為第一階段,是我國黃酒的啟蒙期;從公元前1600年的商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400年為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由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明末清初,歷時1900年,是黃酒的成熟期與發展期,酒之大興於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多種因素促使黃酒的發展進入了輝煌時代。在悠悠數千載的釀酒歷史中,究竟誰是發明創造者呢?

  中國文化是一種慕古文化,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歷史的民族。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有數不清的關於酒的故事,卻從沒有發明者的記載,因而對此莫衷一是,只能憑著種種傳說,但主要有三種:「類人猿造酒說」、「儀狄造酒說」、「杜康造酒說」。

  

  作為中國的釀酒歷史是如此,那麼義烏的釀酒中又是怎樣?

  遍查史籍,發現直接記載義烏酒的較少,大多湮沒在金華酒、東陽酒之中,那麼,義烏酒究竟是哪個朝代?隨同金華酒步入名酒行列呢?金華一位資深記者曾於1996年專程趕到北京,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查閱有關金華酒的歷史文獻,結果在元代宋伯仁的木刻本《酒小史》中有了驚人的發現。書中收錄的酒名分別為:春秋椒漿酒、西京金漿醪、杭城秋白露、相州碎玉、薊州薏苡仁酒、金華府金華酒…

  後來,他又在石印本叢書《寶顏堂秘笈》中,查到明代馮時化編著的《酒史》。全書共分六篇,即第一酒系、第二酒品、第三酒獻、第四酒述、第五酒餘、第六酒考。詳細記述了酒的種類、原料、釀製方法、產原,以及名人評酒的詩、詞、賦、傳等內容,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有關酒的專著,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酒史》在「諸酒名附」一節,記載有:葡萄酒、千日酒、青田酒、千里酒、桐馬酒、玉薤酒、桑落酒、郫筒酒、宜春酒、河東酒、梨花酒、金花酒,總共十二種酒的名稱、產地、釀造方法或評價。並載明「金花酒,浙江金華府造。」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有讚美金華酒的詩句:「憶從樊口載春風,步上西山尋野梅。」樊口雖屬湖北,卻與金華酒有著淵源關係。樊口春酒,原名為潘生酒,因質佳而聲名遠揚。據史記載,潘生原名潘鯁,浙江人。潘鯁在浙江時學得一時釀酒好技術,到湖北後將一身好手藝帶了過去,並在武昌樊口開了家酒館。宋元豐三年,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常遊憩於樊口,無端被貶,心情抑鬱,故常到酒館以酒消愁。因愛喝樊口春酒,而與潘生交上了朋友。潘生酒屬浙酒,據《廣志鋒,河南諸省》載:「浙酒即金華府酒。」由此可見,蘇東坡稱譽之酒不正是金華酒嗎?

  正由於金華酒在明清時期獨到的地位,難怪這一時期的小說描寫金華酒特別多,如明代小說家鄧志謨的《刻五代薩真人得道咒棗記》中:「開了碧澄澄的金華酒,煮了滑溜溜的玉磣羹。」明代詩人謝榛在他的詩論「作詩壁如江南諸郡造酒,皆以曲米為料,釀成則醇味如一,善飲者歷歷嘗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蘇州酒也,此金華酒也。」其美雖同,嘗之各有甄別。」

  

  義烏酒,與東陽酒、金華酒應是同出一源,同屬一支。「古人慣用地名冠以酒名,延續至今,如茅台酒、汾酒、紹興酒……在古代,金華地區婺江流域的東陽、義烏、金華、蘭溪諸縣所產的外銷酒,都稱金華酒,也稱金華府酒」(《也說「金華酒」》,載《金華日報》)。《金華市志‧沿革》也曾載道:南北朝及之前,金華、東陽一帶稱「東陽郡」,歷時300多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明確指出:「東陽酒即金華酒。」

  

  義烏史上一位因功績卓著而頗有聲望的縣令,他撰寫的《太函集》更是名重一時。近日,當我們偶得此書,略翻即有類似的記載; "昔都人之飲客者,非婺不甘。比年,婺者半至。人謂中山以下,若昊醴褚瀝,其地屢遷,將婺有遷德邪?何今之婺非昔之婺也。余居婺且久,蓋黨習之。即今之鬻者未必皆良,其良者猶故耳。始都人無善酒,必以婺為上尊。頃之,則酤者良矣。其後王公貴人,斗真供具,監六物而求良焉。即婺之良,曾不以當醴醆,況秶醍乎哉!"

  在此,汪道昆話語不多,卻提供了一些翔實的史料:一是都城人視金華酒為至尊上品,非金華酒不喝;二是在義烏當縣令期間,曾遍嘗當地酒。但他也不稱義烏酒而謂金華酒。這是對「義烏酒與金華酒、東陽酒同出一支、同屬一源」的最好注腳。

  歷史上的義烏,是個農業縣。在農耕時代,人們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狀態,包括釀酒,也都是家庭釀造,滿足於一家一戶的飲用。至於外銷,工業化生產到目前為止,發現文字記載的還是不多。據藏書家、漢語言學家吳廣洋先生介紹,他曾看到有關史籍記載,義烏酒得益於舟楫之便,在宋代,通過義烏江、蘭江、錢塘江,輾轉至杭州拱宸橋,然而通過運河直至開封。

  更令人可喜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義烏酒得以很好傳承。直至1992年,「傅吉祥」生產的頂陳甘露酒,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榮獲特等獎,一時風靡全國。

  進入二十世紀九○年代,在丹溪故里的丹溪酒業有限公司,實行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從而使古老的酒文化閃耀出新的光芒,其開發的紅曲特釀(丹溪紅)、白字酒、雪里紅等「丹溪」系列產品,稱譽海內外,「丹溪」也因此榮獲浙江省著名商標。

  

  酒是人類飲食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酒一問世,就以其極大廣博、極活躍的親附力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並引發了多姿多彩的酒文化。

  同樣,翻開義烏的歷史就會發現,義烏的禮樂典章、歷史大事、世俗風情,也無不洋溢著「酒」的芬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時、無處不與酒交融在一起。縱觀人的一生,酒與之息息相關,人生落地尚在襁袍之中,要喝「滿月酒」;待滿周歲,得喝「周歲酒」;過生日要「喝壽酒」。談婚論嫁不僅要「喝喜酒」,還有五花八門的「定親酒」、「交杯酒」、「回門酒」……在日常習俗中,則有友人離別「送別酒」、造房喜慶「上梁酒」,歡迎賓客「接風酒」……幾乎到了「無酒不成禮」的地步,以至日常的四時八節、探親訪友、交際應酬、贄聘禮尚,無一沒有酒的蹤影。酒成了義烏人一日不可缺、一時不可無的勝飲靈物。以酒為禮,以酒抒情,以酒祈福,以酒表意,構成了酒鄉義烏一幅多姿多采的民風習俗圖。

(潮海/義烏)

回第十一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