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一個夏日的傍晚,夕陽西斜。為撰寫本文,筆者偕文友專程前往佛堂之竹園,尋訪早年徽商的聚集地─〈新安會館〉。

  新安會館選擇在竹園,這主要是從地理位置來考量,靠近義烏江之佛堂碼頭,以方便進出。現在新安會館從外面看,牆倒屋塌,破敗不堪,但從斷壁殘垣中還是可以看出這是一座三合院建築,可規模等同於民居。這說明在佛堂的徽商雖有很大發展,但勢力仍不夠大,走進會館,右側有一木質樓梯通向二樓,一層裡面的樓板、樑柱亂成一堆,慘不忍睹,幾近廢墟,所幸的是在新安會館正房石柱楹聯上仍刻有「乙卯年仲春月」的清晰字樣,這表明新安會館在民國乙卯年(1915)就已建成了。

  由於地理上的原因,佛堂深受徽商的影響和滲透,尤其是在清末,徽商們主要經營鹽、米、鋅、茶、紙、農、木材、典當業和外貿,其中又是以鹽、文具和典當最為著名。像胡升文墨莊的老板胡子來,安徽省績溪縣人,曾當過製墨工人,抗戰前來佛堂,與塔山下丁庭昌的父親合股,在佛堂鎮租友龍公祠的幾間房子開設製墨作坊,名曰〈胡開文墨莊〉,一年以後,退出丁姓股份,就由胡子來獨自經營,產品銷往諸暨、東陽、永康、金華、蘭溪、浦江等縣,後來還有一部分銷往杭州、嘉興、上海。製墨雖是手工勞動,但成本低競爭者少,業主是很掙錢的,有時可得對開賺頭。民國三十六年(1947),作坊租在新屋裡,在商會街租了二間店面,門市部寫著「筆墨友兌」,實則批零兼營,這時除了製墨,還開了製筆工廠,七個人製墨,六個人做筆,小楷、大楷、羊毫、狼毫都有,1949年元月,胡開文移店稠城。

  吳德興布店店主吳松鱗(1849~1913),安徵歙縣人,這是目前所知的與新安會館有直接關係的人物。他13歲來佛堂隆泰興布店當學徒,成年後自己開店,叫吳德興,時間大約在清光緒初年,共有二間店面,後面還有三間半矮樓房。前面樓下營業,樓上當庫房,後面住人,近年來,佛堂古鎮辦在收集鎮史資料時,曾發現由吳松麟為新安會館捐贈長約3.6米、寬0.6米、厚0.2米,上刻「宣統辛亥(1911)年新安會館歙西吳松麟敬助」字樣的石栱桌板一塊,木桌面上刻有「新安會館」字樣的木質八仙桌一張,這表明新安會館的始建年代,最遲不會少於清宣統三年(1911)。吳松麟經營布店數十年,到民1913年去世時,已積累約3000元,產業由其子吳宏發、吳鴻鈞繼承。

  新安會館是旅居外境的徽州商人結成團體,集會時所用的房舍,經費由會館所在地的徽商提供。會館對於徽州同鄉人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同鄉會成立的宗旨就是為同鄉人服務。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門在外,如有一個同鄉會組織,就好似遊子在外有個家。同鄉會一為新來的鄉親聯繫介紹生計;二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生計的人提供短暫的食宿;三為生活困難的回鄉者提供路費;四為同鄉人之間及為外鄉人之間調解糾紛,解決矛盾;五為在外亡故的同鄉貧困者收殮安厝。會館的建立標誌著徽商集團的形成,為徽商開闢了立足、發展之地,如商業重鎮湖北渡口的新安會館,為行旅徽商提供行商便利,擴充路徑,開闢碼頭,置實店房,漸漸形成「新安街」。明清是徽商的鼎盛時期,會館也遍布全國,約有百餘個,像杭州的〈惟善堂〉、皖中的〈新安眾友〉、通州的〈公益堂〉、常州的〈紫陽書院〉,還有蘇、松、杭、嘉、湖地區的〈誠善堂〉、〈思恭堂〉、〈廣仁堂〉、〈敦善堂〉等。在浙中地區,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徽商宋振華(1843~1919),初在金華開肉舖,後相繼經營糧行、醬坊和房地產,清宣統1910年,在金華城內已擁有地產五千餘畝,人稱「宋半城」,並房屋804間,開設南貨、醬業、錢業、茶葉、浴室等22家店舖,為金華新安會館首席董事。這些合作實則徽商的聯絡中心,它將眾多徽商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徽商網絡。在收購(生產)、運輸、銷售三套環節中資本融通,信息共享,保護徽商的權益,為徽商提供種種方便。所以說,作為義烏唯一一處徽商會館遺存的新安會館,雖然規模不大,建造年代也較晚,但對於研究義烏的經濟發展史仍有重大的史證價值,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佛堂商埠來說,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歲月滄桑,昔日喧鬧與繁華已經過去,新安會館雖然破敗不堪,但他仍然在訴說一個古老但並不遙遠的故事,在不久的將來,新安會館將修茸一新,讓人們永遠記住這一段歷史。

(傳健/義烏市)

回第十一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