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2008年9月28日9時正,一年一度紀念孔子誕辰2559年的祭祀典禮在衢州〈孔氏南宗家廟〉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的近千參祭人員,與衢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的負責人一起,肅立在大成殿前和大成門外古檜古柏古銀杏綠蔭下的紅地毯上,緬懷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這是我市2004年恢復祭孔活動以來的第五次祭祀典禮。

  今年祭孔,是社會各界公祭。主祭為衢州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鄭金平先生。陪祭係孔子七十五世嫡長孫孔祥楷先生。司祭:衢州市人民政府秘書長陳建良先生。儀程較前幾次有所微調,祭禮中增加了 "主祭人上香、敬酒" ,以及衢州聾啞學校學生余獻向孔夫子敬獻自己精心刻制的大幅孔子行教像。祭禮中獻花籃的內涵與去年也略有不同,五座一米多高、直徑半米的青竹大花籃裏,每座都插有四百枝黃燦燦的秋菊,由兩位禮生抬著,分別由〈2008中國‧衢州國際儒學論壇〉的代表、〈2008浙台儒商文化研討會〉的代表,美國、喀麥隆、俄羅斯、韓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十二所孔子學院的代表、浙閩贛皖第五屆民間藝術節的代表,以及衢州市社會各界的代表,依次敬獻到大成殿正中孔子坐像前。

  頌禮以朗誦和合唱《大同頌》為主調,並以《大哉孔子》為題,以羣口朗誦的藝術形式,簡要介紹孔子生平。朗誦《論語》章句和《大同頌》,除了每年都參加的孔府少兒讀經班的小朋友之外,還由衢州聾啞學校小朋友用手語 "誦讀" 《大同頌》和《論語》語錄。聽聾啞孩子喉頭吃力地發出咿呀之聲,看孩子們端莊而虔誠的表情與手勢,全體參祭人員無不為之動容。

  典禮在全體參祭人員合唱《大同頌》的嘹亮歌聲中結束,為時三十七分十五秒。

  祭孔典禮結束後,〈浙江省旅台同鄉聯誼總會〉總會長胡李世美女士委託衢州市台辦主任周素華女士向衢州孔氏南宗家廟轉贈了 "弘揚文化 華夏之光" 盾牌。

  當天下午,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孔子75世嫡長孫孔祥楷先生在大中堂與外國友人座談。談起上午的祭孔典禮,客人們對 "當代人祭孔" 的定位都讚譽有加,認為參祭人員穿時行的正裝,行時行的鞠躬禮,代表了當代人對孔子的崇敬,表達了當代人對孔子思想的尊重。韓國忠南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教授李東仁先生說:「衢州祭孔的儀式與韓國有所不同,這種融入現代元素的祭祀方式值得讚賞。」

  美國瓦爾柏萊索大學博士約翰·羅福說:「他對聾啞學校的孩子們手語表達《論語》內容的印象最深,充分體現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他還說,孔氏南宗家廟舉行的祭孔典禮,讓他感受到了衢州人的智慧,以及衢州這座城市濃厚的文化氣息。

  俄羅斯聖彼德堡大學孔子學院院長羅柳沙先生用中文意味深長地說:「孔子是中國的第一形象。」

  美國孟菲斯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孔祥德先生尤為激動,他站起來,對孔祥楷先生說:「我倆都是祥字輩。大哥,我老家湖北,解放前夕全家赴台,後又從臺灣遷到了美國。聽家裏老人說,我們的老祖宗是從曲阜過來的,我應當屬於南宗。可是,我一直不知道衢州。」正好研究孔氏南宗歷史的專家徐壽昌先生在座,他當即證實,說湖北的孔裔,都是從衢州到江西,再遷往湖北的。湖北的那支孔裔,必屬南宗無疑。

  客人們還在留言簿上用他們各國的文字,寫下了自己的感言,擇要選錄如下:

  —— "衢州南孔真難忘。" (俄羅斯聖彼德堡大學孔子學院長羅柳沙先生)

  —— "宏揚孔子文化。" (美國南卡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葉坦先生)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美國瓦爾柏萊索大學博士約翰·羅福先生/夏·愛琴女士)

  —— "能參加孔子誕辰二二五九周年慶典活動,是我一次自傲的學習經歷。孔子永遠是最偉大的老師。" (美國馬里蘭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張孟琦先生)

  —— "崇敬萬世之師,發憤萬人之心。" (韓國忠南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嚴德貴先生)

  —— "仁義禮樂,有教無類。衢州之道,通乎宇宙。李東俊四拜。" (韓國成均館大學博士儒學學院院長李東俊先生)

  —— "以和為貴,以文會友。" (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孔子學院院長是源駿先生)

  —— "孔子學院萬歲!" (喀麥隆溫雅得第二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讓·端陽先生)讓·端陽寫的是法文,羅柳沙先生用中文譯出,寫在一旁。讓·端陽和羅柳沙都是年輕人,一下飛機就成了好朋友。讓·端陽只會講法語,勉強能講幾句中文,如“你好”、“再見”。羅柳沙除了母語俄文還精通中、英、法三國語言,因此成了讓·端陽形影不離的翻譯。

(莊月江/前衢州日報總編輯)

回第十一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