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江山代有才人出,其實唐祚 289年間,湖州雖文風鼎盛,且遊宦或流寓來此賢且有名者眾,但有唐一代湖州人進士及第者僅35人(平均每八年多才得一名)。但兩宋之319年間,湖州進士達648人(含狀元七人),幾乎每年有兩人中進士,尤以宋室南渡後,除宋末三朝(恭帝趙 、端宗趙 及衛王趙昺)之七年間無進士外,其餘自建元間至咸成間,歷屆均有進士,尤其(高宗趙構)紹興32年間,共得進士101人;淳熙年間(孝宗趙 )之16年間,更達65人(平均每年四人而有餘)。萬曆32年長興縣一榜得三進士。湖州近行都臨安,同為富饒清麗的杭、嘉、湖平原,更因舟車所會,雲集騷人墨客、遊方雅士,因而農商更為繁榮,人文更為薈萃,翰墨林茂,才人輩出,成為東南望郡。

  王十朋(1112~1171)南宋樂清人,字龜齡,號梅溪,1155年奸相秦檜死後始應試,兩年後進士第一,任秘書郎、侍御史等,屢建議高宗整頓朝政,力圖恢復,1163年孝宗立,力陳恢復大計,起用張浚、胡銓等主戰派大臣,盡斥湯思退等秦檜餘黨,不意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十朋上疏稱恢復大業,不能因一敗而動搖,但未被採納。遂請外補,出知饒州、湖州,戮力救災治弊,頗有治績。歷官國史館編修、起居舍人,累官至龍圖閣學士。著有《梅溪集》等。龜齡在湖州知州任上,曾漫遊當地勝跡,舉其《過東林》詩一首共享:“地入東林眼界奇,神仙遺跡在榴皮。湖山如舊無東老,酒為嘉賓釀者誰?”

  吳 潛(1196~1262)字毅夫,號履齋,德清人南宋嘉定十年,氏甫弱冠,竟一舉而為湖州歷來第一位狀元。授承事郎、鎮東軍節度判官,曾先後出任右、左丞相,封許國公,卒後13年,贈太師。

  毅夫為人正直豪放,有岳岳不撓之概。紹定四年(1231)臨安大災,潛上疏論致災原因,諫勸理宗帝“嚴於律己,親賢遠奸”。並呈書奸相史彌遠,提出“格君心、節奏給、賑恤都民、用老成廉潔之人、用良將以禦外患、革吏弊以新治道”等六大建議,力推興學、備戰、邊防及社會治安等主張。

  淳祐11年(1251)任右相時,因力主抗擊元兵進攻,遭主和派攻訐,五年後罷相。開慶元年(1259)忽必烈大軍渡過長江天塹,理宗帝不得已再起用潛為左相,面對奸相賈似道誤國留下之殘局,雖明知河清難俟,然潛慨然表示“臣年將七十,捐驅効命,所不敢辭”堅決反對賈派的逃跑主張,賈乃百般構陷,昏君被愚,竟貶謫主循州(今廣東省之東龍),一代忠良竟卒於貶所。

  吳潛知詞善文,與姜夔(堯章)、吳文英交遊,其題為《詠梅追和姜堯章韵》之《暗香》《疏影》詞,《四庫全書曾有評稱:“其詩餘則激昂、淒勁兼而有之。”某不諳詩詞,但確認那是忠臣志士,眼見內憂外患,造成國弱民窮,又欲救無力的時代悲劇,激出詞人的辛酸心聲。其主要著作有《五書撮要》《詩餘》《許國公奏議》及《履齋遺集》等。

  周 密(1232~1308)濟南人,字公謹,號草窗、蘋洲、弁陽嘯翁、四水潛夫等。宋理宗時曾為義烏令,宋亡不肯出仕,流寓吳興,以漫遊吟詩山水為樂。其詩詞典雅濃麗,格律嚴謹,與當時四明人吳文英(號夢窗)齊名,時稱〈二窗〉,其作品大抵以抒發對宋之敗頹的感慨和權奸誤國的不滿;如《高陽台》“…酒酣應對燕山雪,正冰河月凍、曉隴雲飛。投老殘年,江南誰念方回?東風漸綠西湖岸,雁已還,人未南歸。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表達了身為遺民的慘淡心境,也含蓄地透露出友人仕元(指陳君衡宋亡後赴元召到大都做官)的不捨與不滿。草窗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均具較高文學價值。詞有《雲煙過眼錄》《草窗 語》及《蘋洲漁笛譜》等,為宋末詞壇領袖。

  趙孟頫(1254~322)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十一世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鷗波等,因祖先被賜於湖州,遂為湖州人。

  子昂生性聰慧,雖門第顯赫,但讀書極為刻苦,常日以繼夜,能一目成誦。試中吏部詮法,調任真州(今江蘇儀徵)司戶參軍。1279年宋亡後家居,以書畫自娛。

  元至23年(1286),因御史程鉅夫之舉蔫入朝,初任刑部主事,次年授兵部郎中時,針對全國兵驛經費不足,地方官強取於民的情況,曾奏請元帝增加經費,以杜絕強徵暴斂,減輕人民負擔,減少民怨。深得世祖忽必烈器重。四年後升集賢學士。後力請外補,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但因被迫仕元,頗為宋遺民所輕,故其詩作多流露故國之思,抒發追悔之情。但其為地方官時,興辦學校、興修水利、平反冤獄等政績,甚受百姓尊崇。

  延祐六年(1319)因妻趙氏亡故,辭官南歸湖州,三年後病歿於故鄉,元英宗詔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國公〉謚〈文敏〉,以國公規格與夫人管道升合塋於德清別業東衡山之原,現墓體仍完好,瞻仰追懷者眾。

  子昂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本、擅金石、通律器、解鑒賞、長經濟。其書法初學李邕,而以晉之二王父子為宗,亦博採眾長,自成一格,故明代王世貞讚子昂之書法為“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其真行尤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楷書第一,被譽之為“元代書法第一人”所寫碑版甚多,圓轉遒麗,世稱〈趙體〉。其繪事則擅山水,取法董源、李成,古木竹石無所不妙,尤精於人物、鞍馬(具唐人工法)。子昂主“作畫貴有古意,無則雖上無益”亦主“應有士氣”,他並創畫上題字(詩)之先例,融詩、書、畫於一體;開創一代畫風,為元代畫壇領袖,同代柯九思(鑒博士)曾詩頌松雪道人的畫謂“國朝名畫誰第一,只數吳興趙翰林。”為詩則主張〈寄興〉,作文只求〈明理〉,故其詩詞風格流麗,散文歸於簡樸。晚年詩作之《岳王墓》中有“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莫向西湖歌此曲,山光水色不勝悲”之句,充分流露其故國之思。

  孟頫傳世之作,兩岸故宮均有典藏,某也有幸,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見過其《鵲華秋色》《秋郊飲馬》等鎮院之寶真蹟。其書蹟如《洛神賦》《膽巴碑》《波羅密多心經》與《四體千字文》等,亦為台北故宮珍藏。

  孟頫之子趙庸,盡收其父之詩文,輯有《松雪齋集》傳世。

  管道升(1262~1310)字仲姬、瑤姬,德清人,趙孟頫之妻,元延祐四年冊封〈魏國夫人〉世稱管夫人。書牘行楷風格與夫婿相似。曾手書《金剛經》等數十卷遍贈名山古剎。湖州瞻佛寺粉壁上管夫人曾繪高丈許,長丈半之竹石圖。作有《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仲姬於湖州碧浪湖舟中所繪的《水竹圖卷》;台北故宮則有其《竹石》《煙雨叢竹》及《竹溪攬勝》等墨寶。

  管夫人於元祐六年夏,因病自元大都(今之北京,市內有元大都遺址公園)返鄉時,病故於山東省臨清歸舟中。

  據傳,到時下仍在傳唱的“你濃我濃,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的歌詞,是仲姬恐其夫君染文人留流酒樓歌伎,甚至納妾而填送給子昂的“誡夫詞”。若所傳為實,管夫人真應含笑九泉,蓋原屬私秘性甚高的“情書”卻於近七百年後,在更「南渡」的台灣,成了“流行情歌”;這就是中華文化的血脈臍帶,是切不開、割不斷的!

(吳神農/本會秘書長)

回第十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