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錢塘江潮(即海寧潮)為天文大潮,自古蔚為天下奇觀。是為浙江省十大旅遊景觀之一,它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南亞的恒河,並稱世界三大強流湧潮河流。但湧潮之優美壯觀,以海寧潮為最。每年農曆八月十八觀潮節,國內外數十萬觀潮者像潮水般湧向海寧,爭睹此“天下奇觀”。
海寧觀潮,由來已久。早在南宋時就把農曆八月十八這一天定為“潮神生日”,並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師,使觀潮與觀看軍事演習相結合。後每逢八月十八,民間便自行匯集到海寧鹽官鎮觀潮,年復一年,久盛不衰。古往今來,曾牽動無數文人墨客的詩興,寫下了不少氣勢磅礡的詩章。李白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杜甫有“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蘇東坡有“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劉禹錫有“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此外,孟浩然、白居易、陸游、鄭板橋等也都留有觀潮抒懷之作。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中曾四次到鹽官觀賞海寧潮,並賦詩十餘首;孫中山先生等一代偉人也曾到來並留下詩文。
從1992年起,海寧創辦了〈國際觀潮節〉,節慶活動持續一周時間,一年一度的觀潮習俗得到了恢復和發揚,構成當地一種獨特風情。近年來,海寧觀潮已從傳統的鹽官一個勝地發展為“八堡—鹽官—老鹽倉”三處觀潮勝地,形成了“一潮三看四景”的追潮旅遊。
在鹽官鎮東七公里處的八堡是觀賞“碰頭潮”的好地方。碰頭潮成因是海潮漲入錢塘江口後,因南北岸勢力不同,漸成兩段;南段快,北段慢;在八堡,南段湧向江塘,蕩回重與北段匯合時,出現多變的潮頭相撞,滿江湧潮,聲如山崩地裂,掀起巨浪雷霆萬鈞,大有摧枯拉朽之勢。
鹽官這裏潮勢不僅最盛,而且潮頭齊列一線綿延數公里,故謂之“一線潮”。潮到時,東方水天相接,泛起一道銀線,乍隱乍現,微微起伏,像億萬條白色的魚在寬闊的海面上跳躍追逐,又似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展翅翩翩而來。後浪推著前浪,似滿江碎銀狂瀉;前浪引出後浪,托起一堵聳立江面的潮峰。只見浪濤滾滾而來,如萬鼓齊鳴,似千軍吶喊;像驚雷掠空,若沙場鬧海,直攪得銀山滾動,雪屋聳搖。
老鹽倉在鹽官以西五公里處。自1964年築起9米高、650米長的丁字大壩截擋江潮後,便成了海寧觀潮的第三佳地。當海潮撞上這伸入江心的丁字大壩時,潮頭如受驚的猛獅突兀立起,陡起丈高水柱,然後潮頭折回,形成了一條反方向的白色潮線,滾滾退去,這就叫“返頭潮”。
這些觀潮景點,都有晝夜兩潮。當月色如洗,江潮忽來時,江面陡寒,水氣氤氳,天地變色,別有一番絕妙的樂趣。
其實,“早潮才落晚潮來”,海寧潮每日都有兩潮。農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都是大潮日,一年有一百二十天觀潮佳日,只有八月十八日潮最盛而已。
世界一絕的海寧潮,是大自然的恩賜。大自然在把這裏造化成觀潮勝地的同時,也孕育了璀璨的“潮文化”,構成一種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
江流千古,淵源流長!
(李盛仙/永嘉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