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既破又爛,字體又小的《紅塿夢》,是我讀金華中學初中時,大姊蘭湘看過之後,送給我看的休閒書籍之一。記得那年暑假日子裡,大部份時間都消耗在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中,被父親責罵過多次,仍然著迷了它,手不釋卷讀完了它。也在離鄉背井到南京進入陸軍官校受訓,分發部隊,轉進台灣六十多年來,部隊駐防金門、馬祖、澎湖,及台灣各空軍基地,總攜著它共同進退。軍旅退伍之後,搬家幾次,家鄉攜帶出來東西都丟掉了,就是這本《紅樓夢》跟隨我身邊不離不棄,雖然破爛不堪,我仍當寶貝似的不時翻閱它。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這部名著作者,是清朝曹雪芹先生。任教北大時胡適之先生,曾開「紅學」這門課,發表許多考證「紅樓夢」來龍去脈資訊,我也曾蒐集過許多有關「紅樓夢」零零碎碎的資料,而且小心剪貼成本存放,可惜幾次搬家後就是找不到。祇記得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前後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是這作者寫「紅樓夢」的緣起緣落。說真格的,誰能大膽說能了解賞析此部名著,能有幾許人像我自己翻閱一輩子,祇是當作文學作品來消閒,如何敢說研讀呢?祇能說,它是青少年愛情的讀物,中壯年風花雪月的寫照,老年人愁悵的感懷,是時空變化的感受。詩云:「假作真時真也假,無為有處有無為」。所以,我寫出幾個疑點以供大家參詳。
對於「紅樓夢」雖翻閱多少遍,許多情節仍無從理解,也根本無法追根究底?譬如:作者曹雪芹究竟是誰?時空是乾隆抑或嘉慶年間?版本繁多如何去確定?尤其是紅樓夢的考證者,做了許多「紅學」的附會,令人難以分辨真假?我以胡適之先生的考證為範本,分列陳述我的寡見。
其一:說紅樓夢全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的諸名王奇女。說是董鄂妃即是秦淮河畔名妓董小宛,是當時名士冒辟疆之委,被清兵奪去,送到北京,得了清世祖的寵愛,封為貴妃。推定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即是清世祖,林黛玉即是董鄂妃。作者曹雪芹為世家子弟,其成書當在乾隆嘉慶年間,書中所言南巡四次,是指高宗時事,在嘉慶時所著作的。意思是說此書經曹雪芹修改,當初撰寫另有其人。也說紅樓夢一書,內容事多忌諱,內廷索閱,成為禁本。曹雪芹勢不得已,一再修訂,俾愈隱而愈不失真。
其二:說紅樓夢是清康熙朝代的政治小說,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著,書中內容在弔明之亡,揭清朝之失,而尤於漢族名士清者寓痛惜之意。當時既慮觸及文網,又欲別開生面,於內容之上,加以數層障幕,欲使讀者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狀況。例如:書中內容「紅」字多隱射「朱」。朱者,明也,漢也。賈寶玉有「愛紅」之癖,意思是以滿人而愛漢族文化之意;如襲人勸賈寶玉:「再不許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與那愛紅的毛病兒。」是意言拾漢人唾液也。上述例舉一二,是作者障幕之撰為也。
其三:紅樓夢第一回開始便說,「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又說:「一技無成,半生潦倒」;又說:「當此蓬牖茅椽,繩牀瓦竈」。這便是說明此書的著作者,即是書中的主人翁無誤。也可以列舉作者曹雪芹一生的歷史作注解:(一)他是做過繁華舊夢的。(二)他有美術和文學的天才,能賦詩詞、能繪書畫。(三)他晚年的境況非常貧窮潦倒。這不是賈寶玉的歷史嗎?
其四:紅樓夢中賈府的興盛與衰敗,大部份與曹家相似,可是不能說賈府等於曹家。賈府的許多奢華情景,作者本人一定經歷貴族家庭生活而提煉出來,否則無法模仿出貴族大家庭的風味。也有認為書中的賈寶玉型態,就是作者曹雪芹本尊,可惜無證據可稽,祇能說賈寶玉的形象,有作者的影子,不能判定賈寶玉等於曹雪芹,祇能說這樣人物是當若干貴族公子哥兒,塑造和人工模仿出來的產品。
其五:說到紅樓夢的「版本」問題,現今市面上通行的紅樓夢有無數版本;筆者不敢妄加著墨,根據胡適之先生註解;除了有正書局一本外,都是從一種底本出來的。這種底本是乾隆末年間程偉元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稱之為「程本」。當然還有繁多版本及附會,無法一一陳述。
筆者,對紅樓夢翻閱多遍,無法理解疑處何其多!譬如,著作者何許人?著作時代探討?版本繁多如何確定?附會之卓見?人物佈局因果?詩詞歌賦深奧難解?在在都值得讀者深思的地方?更難以追根究底。
《紅樓夢》,全書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真亂假,以假亂真,歡喜讀紅樓夢的人,像走進迷宮,走不通,參不透;研讀「紅學」者所發表的附會,各說其是,無法自圓其說。筆者認為總括以「南柯一夢」,註解人世繁華,貴賤窮達無常。
書中第一回,開章明義地說,甄士隱投人不著,貧病交攻時,忽見一跛足道人,瘋狂落拓,麻鞋鶉衣,口內念道:『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甄士隱聽了,迎上去追問?那道人笑道:『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叫《好了歌》。』
簡而言之,從跛足道人與甄士隱對話中,註解得很清楚。人生在世,若看透的話,一念之間,塵凡互易;放棄榮華富貴、拋開權欲、物欲、情欲、遠離紅塵、淡泊明志。所以,甄士隱聽了之後「頓悟」出家去也。
筆者借此書《紅樓夢》一百廿回中,最後幾句話作結語。空空道人說:「原來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並閱者也不知,不過遊戲筆墨,陶踐適性而已!」若參透這番話,即明白在戲台上你爭我奪,鬧得天翻地覆,沒完沒了。反之,看到榮、寧二府的忽榮忽枯,結局還不是「樹倒猢猻散」嗎?這本傳奇最後有四句偈語云: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朱永霖/前浙江月刊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