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宗的台灣家屬。娘家在黃巖西鄉,由:界牌嶺、黃杜嶺、盤架嶺、壁加山嶺、豎空嶺、諸葛山嶺、大往崗嶺、裏七殿嶺等八座大山包圍形如罐往的上檜山村裏。十七歲時,許配給一個綽號叫度痴三爺。到他家後,聽鄰居說:「他有六個兄弟,五個到過福建,有三個與他父親還留居台灣,他排行第三,從小智力差,到五歲還不會說話,七歲會說話了就讓他上學,一年級讀三年還不認識一個字,所以三透裏人都稱他 "呆度三" 或 "度痴三爺" ,被誰瞧得起,所以被留在家裏。
1949年,廣大的農民都說:「天變地變人也變。」1950年,我丈夫是度痴三變成「教書」。1954年開始向縣文化館投稿,幾次被錄用後而產生自信。自此,興趣勃勃,他充分利用業餘多事寫作,我也積極鼓勵他向外地報刊發稿。此後他多寫多練,寫作水平也不斷提高,發表的作品更多了。《橘花》編輯部為展示業餘作者勞動成果而匯編了1949-1978年十六開的《橘花》集。因他也有《晾竿歌》、《我也當上致富官》等作品被刊入而獲得兩本橘花集子,繼之又出版了卅二開的《橘花》續集。迄今都珍藏起來作為紀念。
1989年,他的大哥、二哥、四弟從台灣回家探親時,鄰居們對我的大伯、二伯、四叔說:「過去,你家的度痴三爺讀書叫「老留」,娶了老婆變了樣,他當了校長、人民代表,還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了很多文章,他的作品編入書裡呢!」這時,大伯們要我丈夫拿出《橘花》集給他們看,並帶到台灣去讓晚輩們看看,使他們對 "有志者事竟成" 做個好榜樣!
兩本《橘花》集子帶到台灣之後,供侄兒侄女讀了紛紛來信:「聽我爸說:「家鄉盛產蜜橘,馳名中外。當橘花盛開時,千里飄香人人愛,所以黃巖家辦了一份《橘花》報,希望您將每期《橘花》寄二、三份給我們。使我們猶如聞到家鄉橘花的溫馨,這叫作《橘花》飄香台灣情,我們的親情確實沉浸在寶島台灣。」
(方深榮/黃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