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接到〈浙江省旅臺灣同鄉聯誼總會〉秘書長吳神農先生的電話,要我去看看長興碧岩和碧岩寺,寫點報導文章。於是,我選擇了一個豔陽和佛光普照的天氣,來到了長興橫山鄉雲峰頂下。

  碧岩,位於長興縣城東南十五公里,在弁山主峰(雲峰頂)北麓,海拔三百多米,因岩石累峭於山腰,望之若蘚繡錯,故稱碧岩。現屬橫山鄉前城、後城村。碧岩自宋以來,便是長興有名的風景區之一。

  清嘉慶《長興縣誌》載:「碧岩在弁山,弁有三岩,曰秀岩,曰雲岩,曰碧岩,唯碧岩最勝,上有碧岩庵,俯視太湖,波濤萬頃,瀰漫無際,岩旁有瀑布泉二道。」

  依約,我找到了碧岩寺住持釋體禪法師,他帶我走進已經建成的天王殿,圓柱重簷,面寬殿高,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已莊嚴入座,只是尚未塑金。體禪法師告訴我,碧岩庵,原名碧岩精舍,始建於南宋淳佑年初(1241~1252),元至正十六年(1356)毀於兵燹,明洪武十年(1377)重建。空谷隆禪師曾說法於此。萬曆中僧廣融,崇禎初僧淨心,先後修葺拓展。清嘉慶十五年(西元1810)和同治十一年(1872)兩次重建大殿,重修明月堂。不知是何因,滿清後期,改稱碧岩庵。又因長興和碧岩等地,從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時起,即為兵家常爭之地,碧岩寺和碧岩庵屢遭戰火。清末即被拆毀,象徵 "龍角" 的兩棵古老的銀杏樹也被砍掉,使碧岩風景區大失光彩。

  改革春風吹來,歷史的冊頁翻到了二十世紀九○年代末,碧岩精舍獲准重建。1998年,三聖寶殿建塑,殿面寬至七間,氣勢雄偉;金飾佛像,置放莊嚴。接著,又建成了誦經堂、客房、僧寮、齋堂等四幢建築,正式取名碧岩禪寺,成為太湖流域名寺和長興縣佛教僧侶主要活動場地之。

  體禪法師領我走進了天王殿後的三聖殿。三聖殿的長老對我說:最近幾年,大批善男信女從太湖兩岸和杭嘉湖地區趕來燒香拜佛;一批批的遊客從祖國各地登臨碧岩,參觀遊覽,主動捐款,要求進一步修繕拓展碧岩寺。促使我們住持體禪法師下了決心,規劃並修建了前邊那幢勝過三聖殿的四大天王殿,現正在裝飾,準備在今年五月初,將正式開光。也就是說,碧岩寺在今年春暖花開,烏語花香,佛光普照的日子裏,寺廟將以新的規格,新的氣勢迎來四方高僧大德,各界領導和各路貴賓。再以他雄偉和莊嚴的魅力著稱於太湖流域地區。

  不光是太湖流域地區,聽說開光時,中國佛教協會、江蘇、浙江佛教界以及港、澳、台均有團隊或名家名人來,浙江省旅臺灣同鄉聯誼總會,和中華老莊學會之書畫名家都將組團前來」。

  體禪法師年紀尚輕,禁不起興奮地點頭說:「是的,和諧社會,法喜充盈啊!」

  去時,我翻閱了清嘉慶《長興縣誌》,縣誌稱弁山有三岩,惟碧岩最勝,碧岩主要景觀有珠簾水、瀑布泉和龍口,堪稱〈碧岩三絕〉。

  珠簾水來自幾十米高的石壁,從岩崖中滲出滴滴銀泉,似串串珍珠飛垂而下,濺落在石徑上,不時發出劈啪之聲,終年不絕。每當晴天,但見珠光閃閃,璀璨奪目。坐在左側酌泉亭(遺址),聆聽珠簾水聲,故有「天清風雨聞」之感。這裏是個消暑佳地,每當遊人登山而上,汗水涔涔,到此則頓覺身爽,始感石壁上古人所刻「寒泉」二字的深意。在酌泉亭(遺址),還可望見對面巨石上相傳為蘇東坡所書的 "清空世界" 四個大字。

  瀑布泉集珠簾之水,匯流於石徑上,形成一股清流,這就是瀑布泉的源頭。泉水順谷口傾瀉而下,飄忽似白練,直瀉幽谷,倏忽又消失在萬竿翠竹之中。

  龍口係一天然洞穴,張口吐舌,形態逼真。洞內可容數十人,視野開闊,足不出「口」,可一覽群峰。

  在春天的陽光下,我站在龍口洞的龍頭上,不覺胸口一震,眼前一亮,啊!太湖風光盡收眼底,遠望只見茫茫湖水,水天一色;大小雷山,飄浮湖面;煙波浩渺,魚帆點點;湖中東西洞庭七十二峰,隱約可見。近觀田疇萬畝,湖塘港河流淌,清晰可見。明代尚書顧應祥,登碧岩後說:「吾鄉勝概無過此。」這個評價不為過。

  湖風吹來,草木搖動。正巧,遊客紛紛爬上山來。我有點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了。我想,這就是碧岩和碧岩寺麼? "寺以岩出名,岩以寺傳名" ,寺廟和景區融為一體。在和熙的春風中,碧岩寺彷彿在飛動哩!是的,碧岩寺在動、在前進,以自身的景觀態勢和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香客和遊客,開始自己又一次鼎盛時期的到來吧?!

  此時,身旁有幾個年輕的遊客在對著腳下起伏的群峰和岩下的樓閣喊道:「碧岩,我來了!碧岩寺,我愛你!」

(余方德/湖州市)

回第九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