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中國的第一美人當推西施,中國的觀瀑第一山也該推西施故里的五泄山。這是筆者遊覽了五泄後所發的狂言。

  五泄位於紹興諸暨市城西二十三公里的靈泉鄉,是唐詩之路浦陽江線上的一顆燦爛明珠。唐代仕子周鏞當年神遊五泄,留下「路人蒼煙九過溪,九穿岩岫到抬提,天分五溜寒浸北,地擁諸峰翠插西,鑿徑破崖來木杪,駕泉鳴竹落榱題,當年默老無消息,猶有祠堂一杖藜」詩篇,為後人尋跡五泄提供了某種歷史依據。

  五泄風景主要有〈湖、峰、坪、泄、佛〉五大景觀組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五泄造就了〈直上青雲端〉的七十二峰,〈一坪一奇景〉的三十六坪,〈各各呈姿態〉的二十五岩,〈五練玉龍奔〉的五級瀑布和〈蕩蕩天一碧〉的五泄湖。

  遊五泄,得先從青口入門。站在青口的橋上遠眺,就可見到巍巍雲霧山,曲曲清流溪了,給人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山窮水盡疑無路」。古人詩云:「五泄名山青口鎖,到此看山山便可。」自古以來,凡遊五泄者,都會在此遠眺一下全景,然後再漸遊漸進。

  轉過呂洞賓遺下的〈碎石萬片疊如屏〉的疊石岩,陡峭入雲的夾岩峰和五泄湖大壩就呈現在面前。到此抬眼而望,只見水泥大壩中間那條二十來米寬的滾水壩,流水從三十多米高的斜面上噴珠瀉玉衝下,猶如一匹白綢勢比箭疾,聲似雷吼,不勝其激撼的水星水沫逸空而成霧,團團縷縷,旋繞捲動,被朝暉透射,折漾出濕漉漉的彩影。遠望之,彷如天女凌空抖開了碩大的仙幔。

  五泄湖同千島湖一樣,是個人工湖。她既有灕江山水之靈秀,又具杭州西湖之景緻。春天裏,花開滿山香,翠峰懸倒影;夏日裏,一折青山一綠屏,一灣清水一長鏡;秋天裏,湖登青岩秀,樹蓋一山紅;冬日裏,鴛鴦成雙戲墨波,銀山素裹映白瀑。無論何時,泛舟湖上,便能見著遠處的湖水,給兩岸的山的倒影一映,呈靛藍色,湖心的流水卻是碧沉沉的翠綠,像玻璃、像水晶,連湖底的水草和游魚也歷歷可數。湖水真清,清得像天真的少女那清澈純淨的眼波。瞅著這樣清粼粼的湖水,旅途上的疲勞早被洗刷殆盡。我真想融進這玻璃般的水裏,成為空明澄清中的一滴。唐代仕子周鏞、宋代詩人陸游、明代儒生徐渭、清代宰相劉墉等歷代文人墨客前來觀賞〈七十二峰擁五泄〉奇觀,大抵都從現今的湖底登攀而上的;五泄紫閬村第十六世世祖徐鐙,在當年江西贛州知府任上,曾邀吳中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文徵明游五泄,也都是坐著轎子上山的;而著名現代散文家郁達夫當年來五泄,對水的景色之描述也不過那麼的粗粗幾筆,這是因為當時五泄還只是一條幽幽淺淺的溪。現在可不同了,湖寬了,水高了,水面上的景觀自然比原先豐富了。正當我們憑著船舷隨波而流之際,仙掌峰便迎面而來了,觀其掌壁,其凹陡之勢,令人望之悚然。仙掌峰掌心中有一枝正在發芽的凌空橫伸的樹枝,這就是有名的沉香榭。據說此樹春季開花,香飄十里,但可望而不可登。袁宏道《入青口詩》曾有「紺岩開老沉香花」之句,可見這樹在明朝萬歷年間早已有之,真名貴啊!

  過了仙掌峰,就望見玉女峰獨立湖邊,它宛如一位娉婷少女,若有所思,若有所悟。乳白色的小艇在她跟前靠了岸。這時正好碰上雲開日朗,她的身旁飄蕩起玉帶似的白雲,襯著碧藍的天空,微風吹著雲朵,彷彿這位玉女駕著雲朵而來,舞著羽裳欲去。玉女峰對面是老僧峰。傳說曾有一位才貌雙全的青年和尚,他站在峰頂,每天早晨望著玉女。有一次,正好倆人抬眼對望,被老僧看見,玉女只好低頭遮羞。有民謠形容此景云「僧女近相望,晨下含笑戀,老僧偷偷看,玉女羞低臉。」

  最楚楚動人的還是朗日清晨,玉女周圍總是繚繞著濃濃的晨霧,或淡淡的白雲,而她潔白的紗衣,長長的飄帶,朦朧的寢帳,裹著她婷婷的秀姿。襯著背後那萬道金亮的霞光,她更如熟寐方醒,披紗而起,玉肌朦朧,而又遍身生輝。有人說,玉女的紗衣、飄帶以及寢帳都是越女西施給的。這話倒也有點合情理。西施不是這裏的浣紗女嗎?也許是西施愛玉女的秀姿,特意將最上等的白絲紗披在這位羞女的身上的……

  上岸西北進,約兩三里,這是五泄的本山了,謂之 "西源" 。這裏以峰傳世,以幽聞名。好事的文人,早把奇岩怪石,一枝枝都加上了一個美名。什麼石佛岩啦,朝陽峰啦,碧玉、滴翠、獅子、卓筆、天柱峰……,竟多到了七十二峰,二十五岩,看也看不全,辨也辨不清。正如郁達夫先生描述的那樣:「一步一峰,一轉一溪,山峰的尖削,奇特,深幽,靈巧,從我所經歷過的山水比較起來,只有廣東肇慶以西的諸峰岩,差能和它們比比,但秀麗怕還不及幾分。」我沒到過肇慶,就不曉得那裏的山形地勢,就不好作比較,但我已感覺到五泄真具備了 "地僻山迥古木稠,煙霞縹緲隔塵凡" 的意境。近年來,遊覽五泄的人已到了日千月萬的程度,但幾千人散落在這七十二峰的深谷裏,仍是難見人影的。

  復朝陽峰北折,走遇龍橋,橋前展現的是一個天然大盆景。一座不過四五千立方米的小山獨立在溪畔百花叢中,岩壁周圍藤蔓纏繞,岩縫中鬱鬱蔥蔥的不老松和株株雀梅,樹幹矮粗而蒼老多節,皺皮斑駁,而枝頭綠葉卻生機勃勃……這個妙趣橫溢的盆景,是其他風景區所沒有的,他就是《中國名勝大辭典》 379頁上記載的 "五泄石屏" 。

  過遇龍橋,即到五泄寺。照志書上說,五泄寺(五泄禪院)是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靈默禪師原為五臺宗高徒,慕名來遊五泄,被這裏 "天作錦屏環十里" 的景色所吸引,就擇地建了五泄禪院,廣招弟子傳播佛教。後諸暨籍的良價和尚,繼承佛業。他研讀佛學經典,造詣很深,創〈五位君臣〉。其後又與弟子曹山本寂同創 "曹洞禪宗" ,成為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因此,五泄寺從那時起,就飲譽海內外。

  據傳,五泄禪院的和尚極為稀奇,不但造紙種田,而且還以打獵吃肉營生,同俗人一點兒也沒有分別。只少了幾房妻妾,和俗人小有不同。不要小看這幾行文字,它卻活生生地錄下了五泄禪院的僧人憑勞動討生活的幽閒情趣,寄寓著人生的自得其樂之意,這是叢林之中最為難得,也最難看到的一面。這不是好事者的杜撰。早在唐代,詩人貫休亦有和尚種田獵獸,豐衣足食的記述。他在《送僧人五泄》詩中這樣說:「五泄江山寺,禪林境最奇。九年吃茉粥,此事少人知。山響僧擔穀,林香豹乳兒。伊餘頭已白,不去更何之。」唉,不能不說,這位唐詩人的文化意識和文化人格,是因五泄禪僧而有所上升。

  憑勞力討生活好,從靈默禪師開始,這禪院就渾然構成一種張力,生氣勃勃,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撞對峙,與傳統的佛門爭高低,為普天佛界留下一脈異音。世代僧侶,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氣,七分自信。華夏佛門,才不至全然黯暗。

  眼前的五泄禪院,當然與過去不同了。黃牆青瓦,雕梁畫棟。特別那所謂官廳的迎客廳,整潔雅緻,上面掛著一塊劉墉題書的〈雙龍湫室〉的匾額,也油漆得閃閃光亮,四壁掛著許多名家的字畫。如沙孟海的「小雁蕩」橫額,郭仲選的「西施故事小雁蕩」的條幅,為禪院增添了不少光彩。據說,這是1983年修繕的。

  五泄禪院景觀極為幽雅。它背靠栖真岩,右臨五級飛瀑,前有潺潺溪流,四周群峰環抱,蒼松層疊,修竹掩映。為此,古人早有讚云:「風翻象宇松聲碎,雨過禪房竹翠浮。」

  寺前坪上還有一小山,名石鼓。其上松篁交翠。傳說這裏原來要出帝王,此石為太白金星奉玉帝旨意安放的皇印,後來靈默禪師搶先一步建造了禪院,被菩薩占了風水,此石便成了反手皇印,帝王出不了,皇印也就成為擊之有聲的石鼓。有人察看石鼓後云:「巨石平如掌,天然狀顰鼓,擊之還有聲,分明含太古」。儒家說:「一物不知,儒者之恥」,這原是一種追索的決心,而普天之下,自古至今,尚沒有一個敢說萬物皆備於我。那麼,圓融的解釋,只可能假設一個 "造物" 的 "合目的性" 。在西方將可能解答的交給了科學家,而不能解釋的交給了上帝;在東方將可能解答的交給了睿智的感悟,而不能解答的交給道家的道、佛家的般若、儒家的天。因此,此石鼓也就只能交給禪院裏的高僧靈默了。

  石鼓旁還有兩塊玲瓏的象形石,一似青獅俯坐,一如白象蹲峙。傳說當年靈默禪師每天早晚都在此講經,其聲遠傳七十二峰。獅象聞之佛言,都跑來聽經,久而久之,悟出佛光,坐化成石了。至今,有不少遊人到此,也總要在石鼓旁坐一會,立一時,以示對靈默禪師的敬意。

  五泄不但清幽通仙見長。而且還以老僧作導取勝,因此,自古以來,多有遊者願借宿於此,舞文弄墨,念經拜佛過上一日兩夜的逸仙生活。如清代陳石麟宿寺院後寫過 "隔溪竹林深,日暮客猶倚,僧樓同一宿,清絕不成寐" 這樣一首回憶詩;詩人周桐也記載過 "一峰復一峰,峰峰爭相背,或如靈鷲飛,或化斷虹碎,老僧導我前,一一稱名對" 這麼一首老僧作導遊的詩篇。可見古人夜宿五泄禪院是非常快樂的。

  由禪院右轉西北,約一里多即是五泄。所謂〈五泄〉者,就是五個上下連接的瀑布,總長 334米,落差81米。土人呼瀑布為泄,所以有這一個名稱。最下的第五泄,從31米高的岩石飛奔下來,聲似滾雷,形如匹練。瀑布下瀉後,先跌在懸崖上,銀花四濺,接著飛滾翻騰,似銀蛇狂舞,蛟龍入海,令人眼花繚亂。酈道元《水經注》稱:「兩山夾溪,水勢高急,望若雲垂」。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在一篇遊記中這樣寫道:「瀑行青壁間,撼山掉穀,噴雲直下。」把它稱之為「山行之極觀。」諸暨人又把它稱之為「東龍湫」、瀑布衝擊而成的深潭叫「東龍潭」。由於潭深難測,水色黝黑,土人又叫它「黑龍井」,每逢天旱,古人常來此禱雨,故又名「禱雨潭」。而古人陶望齡卻另有一番評說:「一瀑懸百仞,五瀑方到地。」「昔我嘗讀《水經注》,五泄水懸五瀑布。今我得到五泄遊,驚人乍見東龍湫。龍湫下瀉第五泄,橫空飛出千山雪。雪花散作雲與煙。」

  從東龍湫拾步而上,便見瀑布在槽中轉了四個彎,隨即似烈馬奔騰而來,發出轟轟然巨響,如虎嘯雷鳴。飛瀑濺起的水花足有一二十米之高,在陽光照射下,幻出五光十色的彩虹。身臨其境望飛瀑,不禁想起唐李白的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名句來。這便是第四泄。第三泄最是令人流連忘返。只見寬闊平緩的瀑布浩浩蕩蕩而下,時分時合,忽急忽緩,當下注十多米時,被一橫石阻擋,左邊瀑布騰騰雀躍,銀花四濺;右邊一路則如含羞少女,入浴嬉水。古人形容其為:「傾者、滾者、跌者、衝者、突者、圈者,無奇不有。」坐在瀑側的清石上靜靜觀賞,能盡洗五臟六腑污垢,拋盡人間煩惱。登上三泄頂,轉過龍門口就是二泄。二泄有 "江東二喬" 之稱。因為它高差很小,瀑布下落時,又被一塊突兀巨石分成兩半,分流如珠簾飄動,故有 "二喬珠簾" 倩影之說。又瀑布南頭岩根,有一深潭,宋濂《五泄山水志》記曰:「以線縋者,下不見底,其形方狹而長,天向陰,常有雲氣從中起,疑有蛟龍潛其下。」一泄緊接二泄,瀑布憷漫漫平緩,猶如柔美之月籠輕紗,雋永奇秀。倘能約上一位女伴到此吐愛,當是最佳之處。

  五泄景緻,泄泄各異。前人詩讚「飛泉成五級,一級一龍湫;倒出石仞秀,沮上蓬萊邱。」可謂恰如其分。

  五泄還有三十六坪,二十五岩等奇景,但因來去匆匆,不能一一領略。其實任何文都不可能言盡的。

(高志林/上虞市)

回第九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