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越劇之鄉嵊州小吃琳琅滿目,饞嘴的我小時不知嚐過凡幾,然至今仍記憶猶新的則要數時稱「碼頭湯包」的餛飩。

  那是一道流動的風景。一副忽悠忽悠的餛飩擔,擔的一頭是隻長方體的架子,架中裝著爐子,鐵鍋安在爐頂;擔的另一頭是長方體的箱子,一層一層,分裝著餛飩皮、肉餡、佐料、碗筷,劈得勻勻的木柴堆在底層。遇上顧客,穿街走巷的師傅將擔子往石板路邊一放,把掛在箱邊的砧板往擔上一擱,一片簡約的餛飩攤便呈現在妳眼前。一隻隻白瓷大碗,一撮撮散著清香的蔥花、蝦皮、紫菜、榨菜絲,細得幾可穿過針眼的薑末,還有在泛著笑靨的鍋水中翻騰的似一層尾尾一銀魚般的餛飩,瞧著就讓人齒頤生津,急欲一嚐為快。待得入口,鮮滋滋、美絲絲、香噴噴,一股怡情舒心的快意滲透根根神經,清湯寡水的生活頓時平添了一份精氣神。

  記得冬天的一天。母親講罷《寶蓮燈》的故事,夜色已深。呼嘯的北風裏傳來「梆、梆!」的竹梆聲和「碼頭湯包─」的吆喝聲。那輕重疾徐抑揚頓挫的敲響,那悠長而顫動的高音仿佛是撲面而來的濃香,誘得我再也按捺不住,硬拽著母親往外走。巷口,張家姆媽、碼頭幫工、人力車夫圍成一圈,或輕抿慢噘,或狼吞虎嚥,或耐心等候。胸前繫著藍印花布圍裙的師傅忙著配料、調味、揮勺,那架勢頗得古代引車賣漿者之遺風。胸膛裏燃著火,歡聲笑語燃著火,我的心裏也燃著火,襲人寒意頓成濃濃春意。

  後來,我認識了一位面容清秀的老師傅,五十來歲的樣子,聽說原是文化人,不知怎的半途出家幹起了這一營生。他告訴我,餛飩不僅是我們越鄉的特產,也是我國的特產;美國和日本雖然也有,但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猶似南橘北柑源自一橘,只是文化氛圍不一,模樣兒也參差有異。越鄉餛飩好似窈窕淑女,纖巧靈秀;外國的就像彪形大漢,渾厚紮實。他還說,餛飩的叫法也五花八門。廣東叫雲吞,四川叫抄手,江西叫清湯,新疆叫曲曲,福州叫扁肉……我是著實驚訝,想不到這小玩意居然有那麼大的名堂。

  時光輾轉,追風逐電。曾幾何時,我亦步入了文化人的行列。我漸漸知曉,飲食小吃確是文化的一項。餛飩,早在西漢時期就已問世,至南北朝已是相當普及。唐宋時期,餛飩的製作技術日新月異,唐韋巨源之《燒尾宴食單》就列有「生進二十四氣餛飩」名目,據陶谷解釋謂「花形餡料各異,凡二十四種」。元代倪雲林《雲林堂飲食制度集》說到一種包煮餛飩的方法:把肉切細,入筍末或筊白、韭菜、藤花,再以川椒、杏仁醬少許和勻裹之,下湯煮時,用極沸湯打轉下之,不要蓋,等浮便起,不可再攪。可知當時用料和技法之講究。此外,我又得悉,餛飩並非皆帶湯吃,自古以來,還有煎的、蒸的、炸的;北京有一種餛飩是先炸後煮,原屜上桌。餛飩皮也不一定都是麵製的,福州有肉燕皮,潮州有魚皮,台北有豬皮,還有用雞蛋、麵粉製成的;肉餡尤多樣化,豬、雞、蟹、蝦肉異彩紛呈。湯亦別有風味,如四川龍抄手,湯用豬肚、雞、豬肘、豬髓骨煨燜而成……。

  往事似煙,滄桑巨變。如今,開放的春風拂遍神州大地,恒河沙數般的飲食攤點和肯德基、麥當勞、匹薩諸洋玩意已替代了往昔的餛飩擔,成為越鄉一道嶄新的亮麗風景。可於我,恰如孔聖人所言:「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作為凡夫俗子中的一員,那名曰碼頭湯包的餛飩,不僅仍然留存心中,而且經過時間的篩選,強化成了一種懷念,任何山珍野味、生猛海鮮都無法替代。因為,那色那香那味那景融成的可是濃得化不開的鄉情吶!

(邢增堯/嵊州)

回第九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