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馬嶴鎮位於舟山本島西北部,東毗鄰干覽鎮。境內三面環山,面積24.5平方公里。1977年,繼唐家墩遺址發現後,又相繼發現樟樹墩、安家墩、涼帽篷墩等遺址29處,馬嶴文化遺址總面積達十四萬平方米。挖掘出的涼帽篷墩原始村落遺址,保存較為完好,面積三萬餘平方米,據專家考證,其人群聚居時間當從新石器時代延伸至唐宋時代,譽稱「海島第一村」。其見證定海五千五百年歷史的出土文物,分別展於舟山市博物館和馬嶴鎮博物館。

  對於馬嶴的記載,始於宋代,歷代均有記載。明天啟《舟山志》載:「馬嶴山,平衍環帶,原濕之膏腴。唐開元時議立城於其間,緣北面上磽,不果。單奇洞,在馬嶴中峰之椒。相傳元季有單奇者修道於此。」明代,馬嶴三江置有「烽堠」,有隘軍防守。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賊(指倭寇)新至,官兵遇之於海洋中,追逐至馬嶴、沙漠,大敗之。賊奔陸,冠帶把總章延廩引兵設伏,又約水兵合擊之,賊遂大破。清康熙《定海縣志》「馬嶴圖說」:居民播種,皆塗蕩之田。契有二,曰李家契、三江契,皆藉以過鹹潮也。北界大洋,與秀山近。又為岱山之渡口。道光年間,南京舉人朱緒曾有詩詠「馬嶴」道:

  大舟小舟山吐嵐,單奇洞裡擘金柑。
  當年設伏章延廩,指點煙墩父老談。

  三江港,史稱三江浦、山港埠。位於馬嶴鎮東北角的海口,北部深水海岸線長達數公里,港口坐西朝東,與秀山、岱山、長塗諸島隔海相望。時從定海城內至三江浦,必須翻越鎮河嶺、長春嶺及平石嶺三座山嶺。在此三條山嶺上,築有長十餘公里、寬五六米的「驛道」,全用碎、卵石鋪就。過嶺的花轎和商販摩肩接踵。清光緒間(1875~1908年),長春嶺巔建有一座涼亭,名「止善亭」,供過往行人歇擔休息(1985年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清末,三江與北方諸島已通航船,浦前築有埠頭,漲潮時供航船靠泊。落潮時,航船泊於泥外,男性勞作之人拔泥塗上岸;女人、官員、有錢之人則叫人背上岸。凡寧波、定海、沈家門要去岱山、秀山、衢山、長塗、嵊泗各島之行人,皆在三江乘航船。每日行客約兩百人。遇颱風,三家飯店還不夠旅客住宿。三江已成為縣北重要商埠。

  民國初,三江浦建有五座埠頭,供行駛北方諸島的七艘航船靠泊。另有航船不定期駛行嵊泗縣的泗礁、灘滸、白山、大小洋山等島。《定海鄉土科教書》載:「定海懸居海中,往來動由航路,行使舟楫。…至本部內,西南若桃花、六橫、金塘,東北若岱山、衢山、長塗等處,渡海來城,船皆用帆。或阻風潮,不能自由。岱衢、長塗地廣人稠,日用品皆由城運往,馬嶴諸莊,而至三江埠問津。山嶺崎嶇;跋涉尤艱,非有要舉,相戒裹足。」岱山與三江間行駛的二艘航船,往來客商頗多,時遭海盜攔劫,岱山商會遂籌款購置護船一艘,委派管駕每日往來巡護。為方便行客,岱山人在三江口募建六間涼亭(候船亭),亭正門懸掛一塊木匾,上書 "候潮亭" 三字。未久,秀山人亦在三江口募建五間涼亭。有錢人入住飯店,無錢人則宿涼亭。三江成為縣屬北方諸島交通之要道。

  民國三十八年七月,定海至馬嶴公路業經浙江省建設廳修復通行客車,每日二班,上午八時馬嶴開往定海,下午二時返回馬嶴。時,駐守定海的浙江省政府及國民黨軍隊,在克難鄉(今干覽鎮)西溪頭 建起千噸級登陸艇碼頭和浮碼頭,三江商埠市面道移至西碼頭。嗣後,凡赴岱山、衢山、秀山、嵊泗各島的旅客,皆改由西碼頭趁客船。隨西碼頭港的興起發展,定海北部古港--三江港亦由盛轉衰。

  上世紀九十年代,為發展舟山北部經濟,交通部門重新開發三江港。1995年五月至1998年九月,投資三千六百萬元人民幣始建定海至馬嶴公路,沿途開鑿顴河嶺長春嶺等兩座隧道,長分別為430米和156米。通車路程較原公路縮短13.5公里。待三江口五百噸級客貨碼頭及客運站房、候船室、庫場及水電配套設施建成,三江客運站正式啟用,即有快艇「飛舟1」號、「飛舟2」號及常規客輪「茂盛」號、「仙洲」號分別行駛三江至岱山、三江至衢山至泗礁、三江至衢山至高亭航線。三江客運中心成立後,自一九九四年十月開通的西碼頭至上海金山海峽汽車輪渡航線改由三江始發,仍由「通達 1」號客船承運,該輪在省內率先安裝船載數據記錄儀。另有「嵊翔」輪駛行三江至洋山至泗礁航線,「仙洲3」號、「仙洲4」號行駛秀山和高亭,「飛舟7」號和「8」號快艇行駛岱山高亭間。至此,定海旅客赴岱山、衢山、嵊泗各島及上海金山,人不必翻山越嶺,汽車無須爬行山坡,只要乘公交車或出租車,沿定馬公路穿越 河嶺、長春嶺等二座隧道馳經平石嶺,不消半小時即可抵達三江客運中心。

  進入新世紀,又增蘭山至三江車客渡輪及快艇航線。2005年底至翌年,老大樓拆建為候船大廳,內置座位五百餘個,可同時容納八百名旅客候船。新建售票大廳與候船大廳相連,配有網路系統、公用磁卡電話、電子顯示屏等現代化設施。馬嶴三江成為舟山北部連接岱山、衢山、嵊泗及上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對銜接洋山港開發及「東海大橋」之貫通起到重要作用。

  2002年四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港區建設啟動,並移民建小洋山至上海蘆潮港間之「東海大橋」。2006年初洋山港開港,東海大橋建成。該橋全長32公里,跨海段長 24504.5米,橋寬31.5米,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設計車速每小時80公里,抗風為十米高度風速每秒42米,抗震烈度 7度,在國內橋樑建設中首次提出一百年設計基準期概念。根據橋樑結構所處環境,結構按防腐性能劃分為水中區、浪濺區和大氣區。為斜拉橋。東海大橋貫通後,三江客運中心即闢三江至小洋山至上海水陸聯運航線。2006年三月五日,「飛舟9」號(130客位)快艇首次由三江港駛往小洋山,一個半小時抵達,再由豪華客車載送旅客馳經東海大橋,耗時一個半小時,最後抵達上海南浦大橋下的上海旅遊集散中心黃浦旅遊集散站,實現了舟山至上海三小時交通圈。2007年元月,「飛舟 10」號接替9號駛行該線,創舟滬間耗時二小時四十五分之新速度。

  為給三江港減負,船隻分流,2006年十二月五日,定海西碼頭港車渡兼客運碼頭改造工程動工,翌年十月八日交工驗收。交通部門概算投資一千六百餘萬元人民幣。主碼頭為固定結構,浮碼頭靠泊平台長12米、寬5米,可供千噸級船舶靠泊。2008年元月廿一日,三江至小洋山至上海水陸聯運航線移回西碼頭港,三江港通往舟山北方諸島之航線不變。目前,西碼頭至小洋山至上海,每日有汽車渡輪「通達2」號、「通達5」號及「飛舟10」號、「嵊鷹2」號快艇往返各三班。西碼頭港結束純粹群眾性漁港之歷史,西碼頭港「去台老兵資料陳列館」正在籌建中。西碼頭港將更趨繁榮!

(倪吾芳/舟山市)

回第九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