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嵊州市(嵊縣)是越劇發源地,追根溯源,嵊州市甘霖鎮東王村,是真正的越劇發源地。那是清光緒三十二年的三月初三,農民藝人李世泉、李茂正、高炳火等人,經過策劃準備,在東王村用四隻稻桶加木板搭成戲臺,演出連本戲《雙金花》大獲成功,這次首演標誌著越劇的誕生。

  百年之後的2006年三月,東王村豎起重20多噸的 "中國越劇誕辰碑記" 碑文如下:

中國越劇百年誕辰碑記

  「2006年,歲在丙戌。三月陽春之佳日,物候清宜;百年越劇之芳辰,群情喜慶。風華回首,舉隆典於明堂;歲月凝眸,立豐碑於勝地。爰撰茲文,以銘斯盛。

  嵊邑鍾靈,挺生神州人傑;剡溪流韻,誕育越劇奇葩。自1906年丙午仲春上巳之日,唱書藝人咸集東王村登臺獻演。春秋代序,於茲百年。稻桶背吟哦曲調,草台前的篤歌班。以唱說之玉潤珠圓,群所喜聞樂見。既而發軔杭城,揚帆滬上。力拓聲腔蹊徑,新創女子科班。於是踏 "五四" 之春潮,開東南之生面。小歌班好戲連台,十姐妹芳華絕代。藝事增華,戲文日富。

  山河解放,浥雨露於新天;文藝繁榮,絢鶯花于初日。越劇欣逢盛世,鼓舞東風;事業日昌,聲華霞舉。優秀劇目,走上九州舞臺;流派名家,唱紅大江南北。更以薪火承傳,青藍勝出。老藝人德藝雙馨,清光月耀;小百花芳香四溢,俊彩星輝。

  曙海晨天,任鳶飛魚躍;春風化雨,正染柳薰梅。歷數來路之輝煌,憑添豪情壯志;感懷前驅之勞績,彌覺任重途遙。人寰望佳氣,神州麗日方中;世紀展新猷,越劇明天更美!」

  在中華民族的劇種中,恐怕還沒有第二個劇種立有碑記的。因籠統的、大範圍的劇種發源地,小範圍的、具體到首次演出戲舞臺的發源地難尋;若找不到具體的發源地,就無法確定立碑之地。而越劇卻找到了這個農村搭台誕生之地,因而經歷百年之後才有碑記面世。

  作為劇種,百年歷史還很年輕,而越劇已成中華戲曲中的第二大劇種,可見其成長發展之盛。這與 "越劇植根鄉土,緊繫草根" 不無關係。鄉土、草根就是藝術之源,劇種之本,藝術和劇種當然不能忘 "本" 而生。

  嵊州市作為越劇發源地,對百年越劇的發展作出了娘家人應有的貢獻。 "凡有越劇團都有嵊州人,凡是嵊州人都會唱越劇。" 這一說法就肯定了此一貢獻。

  嵊州市的領導,為做大做強越劇文化事業,設立了二千萬元發展專項基金和獎勵金。早在1990年就建成了全國首家〈戲曲博物館〉。近幾年又投資三千萬元建造了〈越劇藝術中心〉,改善了越劇藝校的軟硬體設施。投資一億元,在城關辟建了文化廣場和中心廣場,在城鄉修復了一大批古戲臺和設立一百多處越劇戲迷角,為廣大越劇愛好者提供了活動場地。

  市政府還在政策上鼓勵民營劇團發展,目前全市有劇目 115個,從業人員4300多人,整個行業收入八千多萬元。民營劇團的足跡已遍佈江、浙、滬的農村集鎮,年演出超過450場。

  培養演員,多出人才,創建了浙江省梅花獎學習基地,已湧現出一大批走紅舞臺的越劇新秀,並有黃美菊等演員榮獲第21屆中國戲曲梅花獎。還堅持越劇教學從娃娃抓起,創辦了小小越劇團,有五名少兒評被為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演員。

  作為越劇故鄉的嵊州,將更深切關注越劇的未來,並以更堅實堅定的步伐走出第二個百年輝煌的越劇。

(呂先義/嵊州市)

回第九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