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嘉善二中退休教師胡紀行,十五年來潛心書畫,尋蹤訪友,承古創新,精心創作廿五件嘉善名勝古跡國畫,並將這些作品無償捐獻給了家鄉,成為當地傳統文化的珍貴教材。體現了一位書畫老人繼承傳統,鍾情藝術,無私奉獻的熾熱情懷。

真情流露 書畫生動

  胡紀行,1922年出生干嘉善羅星寶林村。少兒時,他天資聰慧,上進好學。讀初小時,老師見他喜歡寫字,送給他一本柳公權《玄秘塔》字帖,這是他見到的第一本字帖,也正是這本字帖使他愛到傳統文化啟蒙。在上高小時,他又愛上了美術,並學會了鉛筆素描、水彩畫和油畫。

  抗戰結束後,他在嘉善縣立初級中學做文書工作,生活安定的,買了許多大學叢書,在自修文史的同時,向美術老師胡啖雪學習水墨畫。中學時期,自學條件更好了,業餘時間參加了杭州大學中文系,擔任語文教學。擅長書畫的他後因工作需要,兼教美術。為配合學校教學工作,他從當時的《工農兵畫報》上臨摹下了一百多張工、農、兵人物肖像,作為課外教材發給學生用作臨摹。為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畫水準,期間,他經常帶學生到 "南門橋" 、 "見龍橋" 等地寫生,體驗生活。教學外,他時常利用星期天,放假休息時間外出畫畫,對 "泗洲塔" 、 "羅星台" 、 "阿育王塔" 等嘉善古跡進行實地寫生,鍛煉並收集素材,回家後,將寫生稿再改畫成油畫。教學相長的工作實踐,使他在書法、美術門獲得了更多的知識與經驗。寫實能力、造型能力得到不斷提高,為他以後的書畫創作打下良好基礎。

丹青妙筆 古跡留痕

  1979年,胡紀行退休,時值改革開發,他老當益壯,在繼承發揚祖國傳統書畫的同時,決心創作一批以嘉善古跡為題材的國畫作品: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家鄉做點貢獻。"

  嘉善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頗具影響的古代遺跡,它們是古代建築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象徵,也是嘉善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隨著歷史的滄桑和巨變,許多古跡早已消失。在現存原形圖片資料幾乎沒有的情況下,要創作出這些畫,對於胡紀行來說並非易事。為了構思這些畫,他一方面,從自己以前曾經見過和寫生過的印象中,一點一滴地去尋找這些往日的記憶。另一方面,他設法搜集素材,盡可能客觀、真實地畫出這些歷史古跡的面貌。

  他畫的第一張古跡,是他最熟悉的 "泗洲塔" 。因為,在讀小學時,他每天都要在塔前經過;上初中時,塔身就在學校前面。至今,他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校歌中的那句歌詞: "門前塔尖憑指點,由卑而峻勖同人" 。後來,又陸續創作了 "東園" 、 "面城園" 等不少作品。期間,他受聘參加縣供銷社社志編寫工作。也許是一種巧合,也許是生活對他的眷顧,一次,他在清光緒嘉善誌中查閱資料時發現,裏面有不少關於我縣古代遺址文字記載。這些文字,對他重塑嘉善名勝古跡,再顯家鄉歷史風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他從中抄錄了相關的內容,並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構思。社志編寫結束後,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的創作。

  為了創作 "羅星台" ,他帶著圖稿,從西門走到東門,請附近的老人過目;為了創作 "阿育王塔" ,他在朋友送來的一張發黃的照片基礎上進行藝術提煉;為了創作 "錢能訓墓" ,他和朋友一起步行幾十里路,趕赴惠民進行實地寫生。在創作過程中,他還將自己的畫稿,請老年書畫朋友談感受和建議,然後再進行修改完善。長期以來,他創作的每一幅畫,幾乎都要幾易其稿,可謂嘔心瀝血。正是他的這種謙虛、執著、務實的創作態度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使他的這批嘉善古跡國畫系列創作得以順利進行。

  十幾年來,胡紀行以我國傳統國畫特有的藝術形式,用包含深情的筆觸,多角度、深層次的筆墨技法,先後創作出 "南星橋抗戰遺址" 、 "文廟" 、 "柳洲亭" 、 "巘山仰高亭" 、 "瓶山" 、 "忠勳孝子坊" 等25件嘉善古跡。優美的畫面、古雅的文字及娟秀的書法題款,圖文並茂,形神兼備,成功地演繹了一幅幅嘉善古代人文場景,仿佛令人走進昨天的歷史,品讀到了嘉善本土文化所蘊藏的獨特魅力。

  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他的這批畫曾在縣博物館舉辦展覽,吸引了眾多觀眾。一名中學生看了畫展後感慨地說:通過畫展,使我加深了對嘉善歷史的瞭解,更增強了我努力學習文化,用知識回報社會的信心。1998年,在縣誌辦的大力支持下,將其中的12幅畫,製作成了 "嘉善古跡攬勝" 掛曆,著名書法家翁闓運先生親筆為其題名。嘉善厚重的歷史與文化積澱,隨著他精美的畫作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在民間引起廣泛反響。一位嘉善籍臺灣老人看到掛曆深情地說:這本掛曆,使我聯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那些我曾經去過、玩過令我刻骨銘心的地方。我喜歡這些畫,更深愛我的家鄉。

  綜觀胡紀行的作品,構思獨特、立意深遠,以兼工帶寫的手法,表現了他沉穩嫺熟的技藝。線條、水墨、顏色的巧妙運用,使畫面既產生了一種歲月的曠遠與歷史的凝固,又體現出了藝術渲染上的自然與清新。而畫、書、文的三者有機結合,則較好地體現了其藝術特色、書法功力與文學修養,匠心獨運之中折射出作者對傳統書畫藝術的繼承和領悟。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捐贈書畫 德藝勵人

  今年85歲的胡紀行,雖然年事已高,但他情系家鄉,不忘養育之恩。不久前,在家人的同意和支持下,他將多年來創作積累,凝結無數精力和心血的嘉善古跡及其它書畫作品共101件,無償捐贈給了嘉善縣博物館。他深情地說: "我把這些作品捐獻給政府,更重要的是讓後人瞭解家鄉的傳統文化。" 在談到今後的創作打算時,他說: "還有一些古跡畫,我已初步有了設想,如當年文廟櫺星門上的對聯、石刻等,只要健康允許,我很想把它畫下來。" 在他的家中,筆者見到了他80歲時,以唐代詩人錢起詩句為自己書寫的一副對聯: "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 。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 "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無論有多長,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有過令人怦然心動的東西" 。是的,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今天的事業,或許就是明天的歷史。半個多世紀以來,胡紀行先生持之以恆、孜孜不倦堅持傳統書畫藝術的創作實踐,嘉善縣第一位用國畫創作,展現家鄉歷史古跡、挖掘弘揚本土文化,並將作品捐獻給政府的書畫作者。他以書畫豐富生活,用藝術光大家鄉情景,在他晚年的人生中綻放出濃重絢麗的人生。

(胡守鴻/嘉善縣)

回第七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