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能參加 "湖筆文化節" 對本會〈故園文化參訪團〉言,是意義深具和名實相符;蓋團員半數以上具大學程度,社會歷練更非白丁之輩。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人,有機會沐浴於筆墨江南,浸潤於湖州的人文,自是互為薰染,相得益彰。

  前文介紹了湖州書畫大家的雍容蕩駘,已盡顯菰城筆墨的絕代風華。

  本文再略述,湖郡濟濟多士的人文淵藪,則更見江東名士的武略文韜。

述歷史風華,看人文底蘊

  疇昔,湖郡即以農桑繁茂,人文薈萃,孕育了代代名家巨擘。更因舟車所會,雲集八方寓客來此安身立命。尤以湖州人安俗樂天,敦厚好客,無論郡守或流寓此苕霅間,均自在相融,兩相成就,故自來士林蔚起,才人輩出,誠造化所鍾,積淀豐厚也。

  茲以歷史縱觀,不論官民僧俗,無分「本土」「外地」,權以年序,略述梗概,具陳共創菰城〈文化之邦〉的歷代大家於後:

  項羽(名籍):公元前207年,隨其叔項梁避仇吳中,適秦始皇遊會稽(今紹興)渡浙江,《史記》載:「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後人因項氏觀嬴政渡江地名為〈項浦〉(又名掩浦,地在吳興)。次年,項氏叔侄領八千〈江東子弟兵〉在吳中起義反秦。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在下菰城之北建〈項王城〉,屯兵於長與弁山,今山麓仍有項王走馬埒、飲馬池、磨劍石等遺跡,後人為祭祀項羽,建有〈項王廟〉,顏真卿留有《項王廟碑陰述》墨寶。江東父老封楚霸王為〈弁山之神〉。筆者托庇祖蔭,故宅東望,就見蒼弁山神,真三生有幸,與有榮焉。

  朱然:三國時孫權部將,湖州安吉遞舖人,(對日抗戰時筆者幼年曾逃難避此)當地有朱墓山,為然之衣冠塚所在。《三國演義》第76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羽之敗即遭然之伏兵,是役雲長暨子(平)均被擒招降,關氏嚴予拒斥後被斬,大傷蜀之元氣,失卻鼎立均勢。孫權弱冠稱帝前即與朱然稔,然以軍功私誼,相隨半世紀,拜為大司馬。

  王羲之(303~361)、王獻之(344~386):晉琅琊臨沂人,居會稽山陰,父子均曾郡守湖州,均為書法大家。羲之官至右軍將軍,習稱 "王右軍" 精諸體,正草隸行,皆能博採眾長,自成一家,世稱 "書聖" ,子敬之書,幾可與父亂真,累官至中書令,時人並稱 "二王" 。

  沈約(441~513)字體文:南朝.梁.武康人,博通群籍,長於文章。要求作詩調和四聲,避免八病,著《四聲譜》撰《晉書》《宋書》《齊記》《梁武紀》《宋文章志》等,歷官宋、齊,梁武帝時官至尚書令,《南史》有傳。

  吳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通史學,著有《註後漢書》、《齊春秋》等,《梁史》有記;均文體〈清拔有古氣〉謂之 "吳均體" 。

  姚思廉(557~637)本名簡,以字行:北朝.齊.德清人,初仕隋,入唐官著作郎,弘文館學士。乃父察,南朝.陳吏部尚書,入隋撰《梁陳二史》未成而卒,簡受命繼之,推究刪益梁陳舊史,於貞觀十年(636年)撰成《梁書》五十卷、《陳史》卅卷。新、舊唐史皆有傳。

  顏真卿(709~785):唐.臨沂人,開元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曾與從兄顏杲,共起兵參加平安祿山之亂。入京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 "顏魯公" ,大曆年間於剌湖時留有其墨寶《妙喜事碑記略》等,並邀當代名士共輯《韻海鏡源》一書。

  錢起(720~782):唐.長興人,天寶進士,官至考功郎、翰林學士,大曆十才子之一。其應試時所作《湘靈鼓瑟》延續百年,咸公認為 "試帖詩" 之範本。著有《考功集》等。

  張志和:唐詩人,浙江金華人,肅宗時(約760年)曾侍詔翰林,貶南浦尉後,絕意仕途,隱居湖州,號 "煙波釣徒" 與顏真卿、陸羽等稔,能畫,善擊鼓吹笛,泛宅浮家頗為自得,其最膾炙人口的《漁歌子》「西賽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篛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此一寄情於景,以畫入詞,盡述了江南水鄉的漁歌圖,與隔太湖南望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楓橋夜泊》有異曲同工之妙;湖州的桃花、鱖魚、西塞山,因前者而一傳千年;姑蘇的楓橋、鐘聲、寒山寺,若無後者,恐也不會中外馳名了。二張詞詩同被日本選為學生習漢史之必修的〈大唐文化〉。

  陸羽(733~804)字鴻漸,號桑苧翁,世稱〈茶聖〉:唐、安史之亂自湖北竟陵,避難湖州,垂四十八年。遍歷江、浙、皖、贛山區找茶,於太湖西北、江浙兩省交界處之長興顧渚山,覓得狀似筍而色紫之茶葉,評為上品,可荐於上,乃名〈紫筍〉,納為〈貢茶〉,羽又以山下金沙泉烹煮紫筍茶,金沙泉遂同列為貢品,朝廷並置「貢茶院」於此,今遺蹟仍在。與成就《茶經》之直後鴻漸也撰就《靈隱寺記》為當時佛教界大事。羽時與顏魯公、詩僧皎然、道姑季蘭、張志和等大唐名士,時有詩詞酬唱。並在顧渚山下置茶園,作《顧渚山記》,著《茶經》《吳興圖經》等。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武康人,與韓愈為忘年之交,退之於《祭十二郎文》中數提東野,四十六歲始進士及第,有《登科後》詩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灑脫;更留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千古傳誦的孝心《遊子吟》。邑人為其在武康千秋鎮建〈孟郊祠〉在德清博物館內尚存有〈東野古井〉石圈,及韓愈為之作的墓誌銘。近年各地為〈搞活經濟,促進交流〉德清已舉辦多次〈中華遊子文化節〉,招徠甚多海外遊子,也順便到翠竹如海的避暑勝地莫干山,感染點高風亮節。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人,大和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宣宗時(850年)以吏部員外郎刺史湖州,臨離京前曾有「樂遊原上〈望昭陵〉」句,期傚兩百年前的〈貞觀之治〉,而一展其政治抱負。翌春三月赴帝詔長城(今長興)顧渚山督造貢茶,今山中仍有牧之的摩崖石刻。「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名詩寫活了江南之春,也點出了江南之盛。

  張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烏程人,宋天聖八年進士,歷官吳江知縣,尚書都官郎中。詞風清婉,人稱張三影、張三中;蓋其名詩詞中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壓捲花影」「墮輕絮無影」及「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等。著有《安陸集》等。

  胡瑗(993~1059)字翼之:宋.海陵人,景佑初,以范仲淹推薦,白衣召對崇政殿,授秘書省校書郎,皇祐中授國子直講,居太學,學者益眾。曾主持湖州安定書院十三年,以創〈明體達用〉倡自由學風,人稱 "安定先生" ,當時禮部取士,多出於其門。〈湖學〉積厚流廣,為有宋一代各州縣立學所取法。著有《易書》《中庸義》等。湖市近郊今仍有規模頗具的胡瑗墓。

(吳神農/本會秘書長)

回第七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