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天下奇觀〈海寧潮〉,是最美最驚人的一種奇特的浪潮。那麼,浪潮是如何形成呢?這是近年來數千萬觀潮者爭論不休的話題。

潮之起因

  東漢初,自幼居住在錢塘江畔的詩人王允說:「濤之起也,隨月盛衰!」迄今氣象學家的觀測記錄證實海寧潮水的漲落大小是由地球、月亮、太陽三者運行互動關係所產生引力和離心力造成海水漲落湧潮現象。

  潮有兩種叫法,一種叫平潮,一般性潮水湧動,無驚濤駭浪之險情;另一種叫怪潮,它的潮頭來時「海之起,江之飛,十萬軍聲吼地來!」勢似雷霆萬鈞之勢,時而千萬匹白鬃馬排成一隊隊從天邊深處齊奔過來,宋朝詩人陳師道觀潮後在他的《十八日觀潮》一詩中寫道"一年壯觀盡今朝,水泊何知故晚潮?海浪肯隨山俯仰,風帆常共客飄搖"。

  1916年九月十五日《農曆八月十八日》,孫中山先生偕夫人宋慶齡女士暨蔣介石一行到海寧鹽官觀潮,孫中山看到洶湧澎湃的江潮久久不能平靜,感嘆不已地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還給海寧縣題字:「猛進如潮」。

  國際著名數學大師陳省身、武俠小說家金庸、世界物理學家楊振寧於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到海寧鹽官觀潮,看到潮頭洶湧奔馳而來的怪潮時,陳省身教授說:「這潮好大,比南美州亞馬遜河口的湧潮美多了,大飽眼福。」金庸(查良鏞)說:「我小時候常與父親來觀潮,百看不厭,所以我在我寫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一段寫"千軍岳峙圍千頃,萬馬潮洶動萬乘"」的詩意。楊振寧博士說:「世共稱之,海寧潮真不愧為全世界湧潮之最!」自中國有文字記載二千二百八十多年來,海寧潮一直展示了中華民族特有〈自然遺產文化〉的瑰寶。

觀潮最佳處

  海寧觀潮有三個佳點,在大自然新鮮空氣中可舒服地容納六十至八十萬人一天內同時觀潮,去年〈觀潮節〉達七十萬人次,安全無誤。第一個觀潮佳點是丁橋,在此觀潮視野廣寬,天際茫茫,先可看到從北一望無際烏黑一團如雲如水潮頭飛滾過來,然而東南方向出現同樣一團烏雲似的潮水飛奔而來,南北兩潮頭相撞,天崩地裂轟隆一聲巨響,天際「開眼」出現一條白色飄帶,像似千萬匹白鬃素馬一條奔馳過來,美不勝收,潮農們稱這是〈一線潮〉。

  第二個觀潮佳點是鹽官。當一線潮受到丁橋北側尖山山腳伸入錢塘江底與對岸上虞縣夏蓋山山腳在江底擁抱成「龜背形」大埧阻攔潮水前進時,後潮撲壓過來,時而悶悶雷聲,猶似地震一般天搖地動,潮水變色,天氣一亮一暗轟隆轟隆陣陣雷聲,頓時「海立起,江之飛,十萬軍聲吼地來!」之勢,東南方向滾來潮頭碰上北面飛奔前進的一線潮,又是兩個潮頭猛力相撞,一聲轟隆巨響,浪花飛舞,潮水洶湧,這就叫〈烏龍潮〉,潮水滾捲海底帶去泥沙,像傳說中的烏龍一樣。

  第三個觀潮佳點是老鹽倉,看〈回頭潮〉,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根據歷史上潮水危害百姓生命財產嚴重地域,海寧縣人民政府撥巨款,根據洶湧地勢變遷,地質勘測,於一九六四年在老鹽倉用鋼筋水泥石塊混凝土在錢塘江築起了一條六百五十米長,九米多高,五米寬梯形〈丁字大埧〉,阻攔潮水前進。當洶湧澎湃的大潮滾翻到此時,劇力碰撞丁字大埧,潮水飛向天空頃瀉水珠,透過太陽五彩繽紛,迷霧陰涼之下。下倒的潮水碰撞新來的潮頭,發出震人耳膜的巨響,潮水回滾而來,形成舉世無雙的:〈回頭潮〉。如果你有汽車的話,可先到丁橋看〈五線潮〉,然後趕到鹽官觀賞〈烏龍潮〉,再到老鹽倉觀〈回頭潮〉,這樣可日觀三潮。還可,參觀陳閣佬住宅、王國維故居,唐代經幢,占鰲塔、海神廟、漢白玉牌坊獅子,中山亭,等更可大飽眼福。

(陳啟文/嘉興市)

回第七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