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位於台北盆地的東北部,因滿山芒草,早期被稱為「草山」。日據時期,日商山本,經營煤礦致富,至草山購買了三公頃的土地,著手營建兩棟日式別墅,宅後闢一池塘,週邊遍植茶花、杜鵑,整修成一座精巧別緻的小花園,自行命名為「山本公園」,地處現在的後山公園花鐘一帶。台灣光復後,基隆煤礦大亨李建和、李建興兄弟,接下山本的事業和別墅,將後者捐獻給當地政府。民國三十九年,中央政府播遷來台,為發揚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躬行實踐精神,先總統 蔣公乃接受地方人士建議,改稱〈陽明山〉,繼續予以美化,終於從嬌羞的少女,蛻變為綽約多姿的美人,發展成台北市的後花園。
其實,陽明山除了擁有一座孕育百花的園地外,還有高山、草原、峽谷、深潭、古道、瀑布、溫泉,尤其是休火山的地形、地質,除我國東北的長白山外,為國內少見的特殊景觀,足與春天的花季,互爭雄長,同享盛名。基於此一觀點,乃於民國七十四年九月,擴大範圍合併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以大屯山、七星山的火山群為中心,東起磺嘴山、五指山,西迄烘爐山、面天山,北達竹仔山、土地公嶺,南至紗帽山,總面積11,456 公頃,與其他大處國家公園相比,算是小型的。其主要景觀如次:
一、陽明山公園的花宴:
陽明山公園,因開闢時間有先後,分為前山與後山兩處:前山公園原名「草山公園」,後改稱〈中正公園〉,因開發較早,設施比較順乎自然,除了一口波光瀲灩的陽明湖外,還闢有籃球場、溜冰場,以及男女分室的公共免費溫泉池。後山公園就稱〈陽明公園〉,在中正公園西端,相距約二公里,因整建較晚,設施就偏重人工。主要景點有:
1. 陽明銅像: 跨入園內,迎面綠草如茵的草坪上,塑立一尊陽明先生銅像,明代裝束,慈眉善目,笑臉迎人,供遊人瞻仰。
2. 音樂花鐘: 由瑞士雷達錶公司捐贈,鐘面直徑二十二公尺,綠草為底,中央塑梅花型花壇,花卉點綴其間,五彩繽紛,四周環繞水流,鐘座背面飾以龍頭浮雕,十分別緻,定時播放音樂,益增情趣,是全省第一座公園大型花鐘,裝置於民國五十四年,迄今已逾四十年,已成地標。
3. 彩色噴水池: 公園花木叢中,一口彩色噴水池,直徑約十九公尺,池高約九十公分,水深約七十五公分,水柱最高可達七公尺,並能在十餘分鐘內,噴出九種不同的水型,配合紅、綠、藍、紫、橙五種燈光,璀璨繽紛,艷麗奪目,至為壯觀動人。
4. 小隱潭: 公園內的步道旁,一口露而不顯的小潭,上方一條高懸的小瀑布,四處流泉奔瀉,潭口刻〈小隱潭〉三字,為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親自取名並手題。據說 蔣公家鄉浙江溪口,有口隱潭,樣子與此潭非常相似,只是面積較小,因稱〈小隱潭〉。潭邊有一〈山水閒情〉石刻,集自王陽明的墨寶。飛瀑流泉,充滿清幽,洋溢熱情,令人激賞。
5. 辛亥光復樓: 建於民國六十年,係旅日華僑李進發所捐獻,是一座中國式的二層建築,古色古香,因建造之年適值辛亥武昌起義一甲子,乃名〈辛亥光復樓〉。原本作為會議場所,幾經易手,現已成為大眾餐廳。由於地理位置良好,站在二樓的走廊上,陽明山公園的美景可盡收眼底,能見度佳時,還可遠眺整個台北盆地。
6. 四季蓮花池: 辛亥光復樓前,有一口蓮花池,所栽培的蓮花,早晨日出開放,傍晚日落閉合,故稱為〈睡蓮〉。開放時浮於水面的花朵,綻放出紅、黃、白、桃、紫等五色,臨風搖曳,顧盼生姿,還不時吐出清香,令人陶醉。而睡蓮的幼株,雖夏、秋開花,冬季呈落葉休眠狀態;老株卻終年均能開花,為蓮中的勝品,出乎很多遊客意外。
7. 陽明瀑布: 瀑布遠從山澗溢出,曲曲彎彎,重重疊疊,蜿蜒翻滾,橫衝直撞,形成數十條飛泉,分三層向下傾瀉:第一層在萬綠叢中,呈珠簾倒捲;第二層於百丈崖頭,若匹練垂掛;第三層墜落澗底,則有如萬馬嘶風,飛花噴玉。先總統 蔣公於山壁上親題〈陽明瀑〉三字,襯著藍天白雲,益增磅礡氣勢。
無論前山或後山公園,真正吸引遊人的,並不是人工的精巧建築,而是滿園萬紫千紅、彼此爭妍鬥艷的花海,映著萬千的人潮,到處洋溢著春天的熱情與活力。
首先是冷艷的梅花,搶在春前就已盛開。瓊枝玉蕊,破臘傳春,到處暗香浮動,沁人心脾。
其次是櫻花。最早開的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山櫻花,又名〈緋寒櫻〉,紅色花瓣,嬌羞的倒垂開放,平均二、三朵結成一串;接著是日本品種的吉野櫻、大島櫻、八重櫻,色呈粉紅,大方地向陽綻放,酷肖青春活潑的少女,披著俏麗的新裝,任人品頭論足。
熱情似火的杜鵑,自亦不甘寂寞。台灣本土野生的,依開花先後次序,分別有金毛杜鵑、西施花、紅星杜鵑、守城滿山紅、大屯杜鵑和中原杜鵑等,品種繁多。金毛杜鵑的最大特徵,是葉片和花萼上,都長滿金毛,暗紅色的花朵,鮮艷亮麗,充滿生機;西施花有紅有白,清新俏麗,明艷照人,故冠以西施美名;紅星杜鵑的花苞淡紅色,花瓣潔白,散布紅褐色斑點而名,有〈杜鵑之后〉的榮銜;守城滿山紅,移植自中部的守城大山,花瓣淡紅,帶有紫色斑點,是稀有的珍品;大屯杜鵑,產自大屯山,花色與金毛杜鵑相似;中原杜鵑又稱唐杜鵑,植株較小,每生長於岩壁,又稱爬地杜鵑;加上外來品種的杜鵑,粉紅、微紫、純白,各展笑靨,在料峭的東風吹拂下,呈現出一片"春意鬧"的景像。
足與杜鵑爭艷的是山茶花,計有原生種、栽培種、日本山茶、西洋山茶等數十種,屬常綠喬木。陽明公園特闢有杜鵑與茶花為主的組合花園,佔地達二公頃,蒐集品種齊全,丹萼絳葩,迎風招展,惹人憐愛。
此外還有桃花、李花、杏花、繡球花、牡丹花、凌霄花、迎春花、長壽花、紫薇、黃槐、紅楠、華八仙、天竺葵、海棠、非洲鳳仙、羊蹄甲、和其他不知名的野花等,萬紫千紅的〈花宴〉,食饗八方的遊客。
春天的花季,馳名遐邇;秋天也有許多野生植物為主角的花季,比春天花季更富本土性與野趣。如煙管草、孔雀草、黃花鼠尾草、野鴨椿、炮仗花、倒地蜈蚣、台灣馬蘭、波斯菊等,菊花還分春菊、夏菊、秋菊和冬菊,品種繁多,花型大、中、小不等,淡雅清高,別有風韻和美感。加上漫山遍野的芒花,此起彼伏,乍隱忽現,可說是四季有花,十分怡人。而秋、冬之交,楓紅處處,最富詩情畫意。在此即景詠有七律一章: 千紅萬紫鬥芳菲 春到陽明客駐騑 本本向陽鋪錦繡 枝枝帶露綴珠璣 花鐘璀璨清香溢 瀑布翻騰碎玉飛 小隱潭邊閒品味 樂山樂水樂忘歸
二、小油坑的地熱景觀:
小油坑又名硫磺谷,位於七星山西北麓,為一雄偉的馬蹄形窪谷,長約一公里,寬約一百五十公尺,三面陡崖環峙。谷底有許多火山殘餘熱力所形成的硫磺噴氣孔,長年白煙繚繞,雲氣瀰漫,熱流沸騰,還夾雜著咻咻的低吼聲,令人感覺地心的熱力,還在發生作用,即將破土衝出,為休火山而非死火山,既壯觀,又懾人,是國家公園知性之旅中,最具"爆發力"的景觀區。
硫磺是由噴氣孔噴出的硫氣,冷後凝結而成。大屯山區原是台灣唯一的硫磺產地,而陽明山的開發,是隨著硫磺的開採而發展。早在清康熙1677年時,就在此著手採硫作業,採得的硫磺,就運往大陸製造火藥。其與樟腦、茶、糖,並列為〈台灣四寶〉。嗣因在提煉石油的過程中,即可取出其中所含的硫,以致天然硫磺,失去經濟效益,而告沒落。至1987年,最後一座煮硫灶拆除,始畫下持續三百年的採硫句點。
在硫磺噴氣孔週邊,夾雜十多口〈人工溫泉井〉,不斷散發〈熱情〉,水溫約在攝氏百度左右,為新北投各旅社和一般用戶溫泉的源頭。
除了斷層、硫磺噴氣、溫泉等地質、地形特色外,四周猶長滿芒草,高低起伏,在陽光照耀下,酷肖銀色的海浪。小油坑的芒花為五節芒,屬於禾本科,別稱寒芒、菅芒、菅草,植株高大,尾端如掃把。這種芒花,本應呈現白色,但因受硫磺氣的熏灼,卻呈現殷紅色;迎風搖曳,如大舌跳躍,非常艷麗。「丹山草欲燃」,為台灣最獨特的芒原景觀。於此曾賦五律一章: 地底翻騰熱 硫磺冒白煙 懸崖三面峙 煞氣半空連 窪谷泉狂湧 丹山草欲燃 芒花伸火舌 紅到翠微巔
三、竹子湖的海芋故鄉:
竹子湖是大屯山、七星山、小觀音山等周邊約一千公尺左右的三山環繞的幽谷凹地,海拔約五百公尺,隔著公路與硫磺谷遙遙相對,是火山岩流造成的閑塞湖。由於砂質凝灰岩層的堆積,地形平坦,面積約十至十二公頃,阡陌縱橫,雞犬相聞,構成遺世獨立的小天地,十分靜謐,可以摒除一切塵俗,儼然是現代的桃花源。早期因地形像湖,又長滿箭竹,命名〈竹子湖〉。日人殖民台灣時,選擇在此設立稻米實驗所,結果栽培出香醇的〈蓬萊米〉,成為台灣蓬萊米的原產地。直到三、四十年前,農政單位鑒於此處的氣候、土壤、環境等條件,均適合種植海芋,結果試驗成功,開始逐漸成為當地主要的農作物,產量佔全省百分之九十,被稱為〈海芋的故鄉〉,而馳名遐邇。
目前栽種海芋的面積,約有六公頃左右,每年二至四月,為海芋的盛產期,翠綠的山坳中,一畦畦的海芋田,好像積了一層白雪,清新素雅;也有少數粉紅、淡黃和淺綠色,穿插其間,嬌巧可愛。除海芋外,也有葉牡丹、鬱金香、天餓絨、小蒼蘭、仙人掌、向日葵、瑪格麗特等花卉,恣意綻放。嗅花香,聞鳥語,一派淳樸的田園風光,令人著迷。路旁還有多家花圃,出售各種盆栽,物美價廉,引來不少的遊人,在此連流。於此曾賦七律一章: 三山環抱小桃源 阡陌縱橫綠滿村 海芋栽培遍幽谷 禾苗播種滿田園 風和日麗歌堯德 鳥語花香頌舜恩 與世無爭勤灌溉 老安幼樂福臨門
(待續)
(蔡葉成/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