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職場眾生中,如何鶴立雞群呢?靠的是與眾不同,這就需要創新力,而根據醫學的發現,人類的右腦主宰創意能力,先天上就有右腦比較發達或比較遲鈍的人,換句話說,創造力是天賦的。
不過透過後天的努力與環境的塑造,仍然可以加強這一方面的能力,例如動腦會議(brain storming)、提案制度、研發流程、創意工學、品管圈、冥想、KJ法、Delphi法、Focus group 、改善研討會、專家諮商等。
在職場中的創新大都不需要天才型的藝術家或發明家,產品的創新通常並非是突然閃過的靈感或是偶然的奇遇,而是在鼓勵創新的環境下,經由團隊的協同努力,系統化的發展成果。
創新經常來自客戶抱怨、不滿足、競爭、新環境、壓力、困境、新技術、新材料、新理論、新市場、新思維、或是變遷,而職場人士受雇於公司組織,其任務本就是解決問題,創造機會。
在職場上並非只有產品才能創新,舉凡技術、服務、觀念、流程、方法、模式(business model)都算,例如台積電的晶圓代工、鴻海的準系統(bearbone)、網路拍賣、鐵板燒(顧客的餐桌就是廚師的廚房)、吃到飽、DIY ,都可算創新,也可能創造鉅大的商業利益。
創新雖無規矩可循(否則就不算創新),但還是可以歸納為幾個方法:
~結合舊技術,組合成新產品,而產生新的效果(或更便利)。例如照相手機、iPhone。
~微小化、巨大化、整合化、自動化、多功能化、人工智慧化。如傻瓜相機、機器人。
~流程簡化、工作合理化、e化、網路化、省人化、無人化、無紙化、數位化、無線化、行動化、效率化。
~自由化、民主化、逆向思考、成果導向、人性化(貼心服務)。
~從模仿而改善,然後創新。
~由破壞而顛覆傳統思維而創新(如web 2.0)。
無論你先天的CQ (創意力,就像IQ或Eq)有多高(或多低 ),其實還可以靠努力以及創新方法論而提升CQ ,諸如:
- 隨身攜帶紙筆,記下創意(那怕只是很小的,或不成熟的idea)。
- 床邊放紙筆,想到就記。
- 放空思考,不受傳統拘束,所謂thinking out of the box。
- 不斷尋求新機會,挑戰現況。
- 找尋瑕疵,改善修復。
- 正面思考,把遭遇的困境或痛苦用創意去解危。
- 將每項工作視為有趣的探險。
- 獨立思考,但也可以參考他山之石,足以攻錯。
- 上網搜尋,網上既有黃金屋,也有顏如玉,更有絕佳創意與解決方案。
- 去旅行、去玩、去運動、去唱歌跳舞。
日本的大前研一就說「會玩,才有豐富的人生,也才能產生新穎的創思」,他甚至寫了一本「Off Course」的書,教人家怎麼玩。
台灣缺乏天然資源,不過我國人才高等教育普及,智商也高,最適合創新,這也是未來唯一的藍海策略,然而在職場上的創意力,終究要能商品化、實用化,才能變成有形的貢獻(dollar sign ),否則流於空思幻想,只是「落第發明」而已。
當我們佩服Wii、iPOD、Post It(3M便利貼)、FON、Google search engine、YouTube、Craigslist、Windows等創新的成功,「臨淵羨魚,不知退而結網」,設法提升自己的創意力,以便出奇制勝,悠遊藍海。
(作者為中時人力網執行長,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franklee) (本文轉載自2007.07.21 工商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