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一首好聽能為很多人所接受而肯定的歌曲,雖是作曲家心血之作,但歌詞本體所含的詞意,才是促使作曲者嘔心精研之成果,這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有許多不能為大眾所接受的歌曲,首先就是歌詞沒有內涵,沒有深度,沒有詞韻,沒有適合的特性,因此,經過很短一段時間,就被人淡忘,受到自然淘汰,可見歌詞才是歌曲之 "靈魂" 。

  歌詞之來由,人們皆以《詩歌》起源為根,總認為詩與歌原本一家,不分軒輊,因為詩是表現內心所思之「志」,以詩言「志」,吟「詩」而「歌」,依詞典解說詩歌為:「有聲韻可以歌詠的一種文體」。依此推解,這個文體就是歌之詞了。

  以音樂(唱歌)觀點來分析,詩與歌就有分別,班固說:「誦其言謂之詩,其聲謂之歌」。在禮記樂記篇象謂:「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而詩講求平仄,音韻。詞則以內涵、分句。梁簡文帝則說:「在辭為詩、在樂為歌」 "辭可誦為詩,和樂則為歌" 詩是表現個人情感為主,歌是側重激起大眾共鳴。但古時記音的符號不一,再加上歷代時間長短及其保存方式不定,以致「詩、樂、舞」音樂文學之綜合藝術,相繼失傳,終至詩、歌殊途。今日有的詩只能吟,而不一定能歌,故而有的歌就未必是詩了。

  以歌聲演唱的音樂,類別至廣,但探其最早起源,則是〈民歌〉。俗語:「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們直接又自然產生的歌唱,不講求詞句,而是以口(肉)發聲給合的歌聲,這應該就是民歌。可見民歌是發自內心而自然反應其口語結果的心聲,是含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及民族性格,這種風格的民歌,有 "情歌"、"工作歌"、"催眠歌"、"歡宴歌"、"舞蹈歌"、"嬉戲歌"、"戰鬥歌" ……,其內涵不但將民族的特性,在歌聲中儘情發揮,同時亦是當代〈民族〉的心聲。其中歌詞通俗,旋律優美,雖然有的無伴奏,而原先的作者亦多不知名,但卻是當地民歌的自然形態。當今世界上各民族的民歌,不盡相同,甚至一個國家之內的各民族,在民歌表達方面,就有代表各民族不同風格的民歌。這些民歌經過時代變化,環境影響,在含意與表達上,又逐漸雜枝紛陳,而有各樹一幟的風格。如〈蘇格蘭民歌〉,美國的〈黑人靈歌〉,如〈老黑爵〉、〈肯達基老家鄉〉、〈馬撒永眠黃泉下〉及〈蘇珊娜〉,現在的 "爵士歌曲" ,意大利的〈我的太陽〉、〈聖塔蘆淇亞〉,爪哇的〈蘇羅河流水〉,日本的〈荒城之月〉,俄國的〈伏爾加船伕曲〉,韓國的〈阿里郎〉等等,都具有濃郁的地區代表性。

  我國的民歌,由於疆土幅員廣闊,各民族散佈地區,形成每個民族都有代表其民族風格的地方民歌,這些民歌,有的是 "傳統民歌" ,也就是原始的 "正格民歌" ,其音樂的形式不定,歌詞通俗,不具文學價值,節奏簡單亦少變化,旋律雖優雅,但樂器使用方面卻不定,完全是隨當地地區自然的樂趣所形成,在代代相傳之下,尚能保持原有的民族風格,可惜缺少良好的保存方法,久之可能失傳。

   "創作民歌" 方面,也可說是 "變格民歌" ,是以原始的民歌風格及特點,在作曲家巧思之下,採用儘可能保持原先風格而形成的民歌,這些民歌仍有極端的民族性,雖然有的作曲者不標寫姓名或是某種風格,但從歌曲中,仍能領悟出原始之風。這些民族性的民歌,俱有詞曲,方便記錄,容易流傳,往往較原始民歌更為流暢,我國至今為人所喜愛的民歌很多,但經常聽到的如〈長城謠〉、〈茉莉花〉、〈湖畔少女〉、〈佛曲〉、〈太湖船〉等,另具地方民族性風格的民歌如蒙古的〈蒙古小夜曲〉、〈小黃鶯鳥〉、〈蒙古牧歌〉及〈蔓莉〉。綏遠民歌有〈小路〉、〈虹彩妹妹〉,四川民歌有〈馬車夫之變〉、〈青蛙跳下水〉,而新疆民歌有〈青春舞曲〉、〈沙里紅巴〉、〈揭起妳的蓋頭來〉、〈馬車夫之戀〉及〈美麗的瑪麗漢〉、〈喀什喀爾〉及〈哈薩克〉等,河南民歌有〈一根扁擔〉,陝西民歌有〈小毛驢〉,山西民歌有〈李大媽〉、〈繡荷包〉,青海民歌有〈在那遙遠的地方〉、〈花兒紅〉、〈青海青〉,西藏民歌有〈遇著一個小姑娘〉,雲南民歌有〈雨不灑花花不紅〉,西康民歌有〈跑馬溜溜的山上〉,安徽民歌有〈花鼓歌〉、〈鳳陽歌〉,台灣民歌有〈阿里山之歌〉、〈阿美族月舞歌〉、〈茶山姑娘〉、〈望春風〉、〈綠島小夜曲〉,恆春民歌有〈農耕歌〉、〈思想起〉等,北部有〈天黑黑〉,宜蘭有〈丟丟洞〉等,苗栗一帶有 "客家民歌" ,而〈台灣小調〉、〈捕漁歌〉……等,更是全島都喜歡唱的。以上這些民歌,詞意皆含有強烈的〈民族性〉,其詞藻不但詞音押韻,好唱,好記,更有清新純樸風格。在此想到台灣最早一些留學(主要是留日)的音樂家,如呂泉生、郭芝苑……等學成回國後,對台灣之音樂貢獻至大,而且仍以我國民族之風格作曲,如關西情歌的〈爬山〉(呂泉生曲,王毓騵詞)、〈紅薔薇〉(郭芝苑曲,盧雲生詞)……等皆是膾炙人口之歌。

(齊國良/中國海專教師)

回第六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