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的海中平台 |
2007年六月廿六日下午三點四十五分,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合攏段最後一節鋼箱樑焊接成功,世界第一大橋順利全線貫通,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大橋如巨龍靜臥在東海碧波之上,壯麗無比。來自美、英、日、新加坡等國內外一百多家媒體記者齊集於大橋上,共同見證了跨海大橋接合的歷史性時刻。
歷經四十三個月的努力,大橋建設者用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成功跨越了世界大橋建設史上的一根根「標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之最。我國的橋樑建設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是國家實力的象徵,也是科技進步的展現。
普通人看大橋,大橋是美麗的風景。內行人看大橋,處處看到的是科技。杭州灣跨海大橋的真正意義,在於貫通上海和寧波的捷徑,為繁榮長三角南翼的經濟動脈。即長期「偏安一隅」的台州、溫州,在長三角的地位也相對的提升。今後,杭州灣南翼甬溫地區的城市空間概念將由原先的「滬-杭-甬-溫」空間序列轉變為「滬-(海鹽)-(慈溪)-甬-溫」空間序列。
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隸,止於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卅六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一百公里,日通行能力九萬輛,總投資人民幣140億元,2008年奧運運會前建成通車,每輛通行費八十元。
大橋非直跨越杭州灣,而是呈S形曲線。這不僅是為了追求美觀。建高速公路有科學要求,直段不能太長,否則容易讓司機產生視覺疲勞,很容易出事故;另外,橋樑各段的橋軸線應盡量與易漲潮、落潮的主流垂直,以減少建橋對海水的影響,同時也是為了保證船舶的安全通行。大橋設南北兩個航道,北航道橋為主跨四四八米的鑽石型雙塔雙索面鋼箱樑斜拉橋,通航標準為3.5萬噸;南航道橋為主跨三一八米的A字型單塔雙索面鋼箱樑斜拉橋,通航標準為三千噸。大橋上還設置了七個回車道,緊急情況下車輛可以迴轉。另外,大橋中央還有一個海中觀光平台,這個平台裡有緊急救援中之。大橋通車後,將縮短寧波至上海的陸路距離一百二十多公里。
杭州灣大橋(南部)實景 |
大橋建設的另一個亮點是科技創新。大橋建設者始終堅持尊重科學與專家、充分發揮交通部和浙江省聯合技術參謀部的作業,至去年底,共有三項專利技術、二項部級工法獲得批准,有八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級獎勵,……。大橋具抗強腐蝕海洋環境,為確保大橋壽命,在國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設計使用壽命不少於百年的耐久性要求。大橋五十米箱樑「樑上運架樑」技術,架設運輸重量從九百噸提高到一四三○噸,刷新了世界上同類技術、同類地形地貌建橋的新紀錄。大橋深海區上部結構採用七十米預應力沉箱樑整體預計和海上運架技術,同時為能解決大型沉箱樑早期開裂的工程難題,開創性地提出,並實施「二次張拉技術」。大橋鋼管樁的最大直徑一•六米,單樁最大長度八十九米,最大重量七十四噸,開創了國內外大直徑超長整柱螺旋橋樑鋼管樁之最。大橋南岸十公里灘塗底下蘊藏著大量的淺層沼氣,對施工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為此在施工中開創性地採用了有控制放氣的施工工藝,其施工工藝為世界同類地理條件之首創。
杭州灣大橋的另一大看點是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的海中平台。平台距於大橋南岸十九公里,距北岸十七公里,它通過匝道橋與跨海大橋連通。它由海中平台、觀光塔及連接海中平台與觀光塔的棧橋三部分構成,塔與平台相距四十米。平台東西長一四八,南北寬九十米,呈橢圓形,問海域面積一二○○○平方米,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觀光塔塔頂高一三九米,有三十多層樓高,是世界上第一座建於海中央的高塔。海中平台的建築外形猶如展翅的雄鷹,整個建築以白色和藍色為主,平台主體建築總面積為三八○○○平方米。這裡作為大橋監控、海事監控、海上緊急救援等的基地。同時,也將成為遊覽觀光的好去處。尤其是到了觀光塔上,人們既可飽覽海上風光,又可一覽大橋雄姿。海中平台外形取大鵬展翅之姿,象徵著長三角地區的繁榮,更及杭州灣的經濟和發展如大鵬展翅般,越飛越高。
(戴勁男•吳梁/嘉興市) 杭州灣跨海大橋 全線貫通 世界第一大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2007年六月廿六日全線工程貫通。這座由大陸自行設計、建設和管理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全長卅六公里呈「S」型橫跨杭州灣。大橋採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一百公里,使用壽命一百年以上,開通後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路距離一百二十公里。杭州灣跨海大橋計畫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全線建成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