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昨天日宣布,他們已經運用電磁共振技術,不須使用電線,就能隔空傳輸電力,讓一顆六十瓦的燈泡發光。這意味手機、筆記型電腦等小家電,未來可以無線充電,無須再使用電池或
充電插座。
麻省理工科學團隊把這項科技突破稱為「餵電」(WiTricity,暫譯 ),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周刊。
無線饋電的概念並不新奇,但遠距離運用向來被視為效率不佳,原因是充電設備產出的電磁能源會向四面八方亂放。
電磁共振技術 傳輸電力
去年秋天,麻省理工物理學教授索賈其克便表示,使用特殊調整的電波,可以做到無線傳電。關鍵點在充電設備與待充電的電子設備能以相同頻率共振,而有效地交換能源。
這次電泡無線供電實驗中,麻省理工團隊使用黃銅線圈來當電磁波共振器。一具線圈接上電源,另具則當接收;負責傳輸的線圈釋出特定頻率電力幅動,跨越兩公尺的磁場,讓接收器(即共振器)接收。
索賈其克表示,實驗成果令人興奮,而且整個過程可以一再重複。
然而這項科技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首先是麻省理工現有的系統,其效能只在四成到四成五之間,也就是說,充電裝置釋出的泰半能源還是沒傳給燈泡。索賈其克表示,系統效率必須加倍,才能與舊式的電池充電並駕齊驅。
其次,目前用來饋電的黃銅線圈寬度幾乎達六十公分,尺寸太大,不適用於筆記型電腦之類的電子產品。再來,充電範圍兩公尺可以再加大,讓一具充電裝置就可以自動充好整個房間內小電器的電。
手機等小家電 可免電池
索賈其克相信,前述的改善要求都做得到。他們下一步想做到的,是隔空供電給吸塵器或者筆記型電腦。
麻省理工團隊強調,「餵電」科技對人類或其他生物不會造成危害。在點亮燈泡的初步實驗中,實驗室內的手機、電子設備及信用卡都沒受到破壞。話雖如此,這一點還要再進行研究。
麻省理工團隊研發的這項科技,已經吸引許多知名電子產品廠商與創投資本家的興趣,正帶著各種合作提案排隊,準備與索賈其克等六位學者齊力把這項科技轉變成可以上市行銷的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