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與「文化」是不可切割的,它們是連體嬰,生命共同體,我國文化淵源流文字及書寫的藝術,為歷史不衰的資產,認識文字善用詞句,為大家所努力的課程,大人、小孩、教師、學生、各類職場的朋友,都與文學息息相關,目前海峽兩岸現行的正體字與簡體字,確有統一的必要,特轉載中國時報副刊「三少四壯集」的「漢字之美」以饗讀者。(總編輯 留問政) |
原文如下: 《漢字之美》韓良露
日前聯合國文教機構宣稱,要在二OO八年採用漢字簡體,不知這樣的決策,將會對繁體的漢字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有小孩正在學寫字的朋友很高興;說太複雜的繁體字小孩學起來特別困難,還說使用簡體字可以降低文盲率,提高平均的閱讀水平。但也有人表示;真要降低文盲,還不知改成拼音文字算了;那些說一口好普通話,唸長春藤各校的 ABC,常常斗大的中國字認不出幾個,這些人不等於文盲?他們的苦境絕非同是義大利裔美國人、西班牙裔美國人所能理解,人家只要在家會說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就等於學會義大利文、西班牙文。
但對於漢字之美特別在乎的寫書法的朋友,則憂心忡忡地表示,聯合國此舉等於再一次發生中國文化大革命,中國大陸採用簡體字,已經摧毀了不少漢字造字的根本精華,造出了許多莫名其妙的簡體字,本來他還想中國有一天會採用回繁體字,沒想到如今竟然要劣幣逐良幣,連聯合國都要改用簡體字了。
我在中國各地旅行時,不時會和當地朋友聊起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異;有的大陸友人,也表示很討厭某些簡化得很難看的漢字,還說稍有文化素養的父母都知道在為小孩取名時,要懂得避開不雅的簡體字,又提醒我去看看一些公司、餐廳、機構的名稱;說這類要掛招牌的也特別會小心取名,許多都會用沒被簡體化的漢字來命名。
早年大陸管得嚴,不用公定的簡體字會受罰,但現在鬆管了,於是這些年來,不少人偷偷地恢復一些繁體字的使用,尤其在名牌上最容易看到,我的友人就用了繁體的湯、倫、龍等等,問他們為什麼?都說是喜歡比較完整的字型。
但也有友人表示,其實繁體漢字究竟是不是比較美,其實大部份人是沒感覺的,大家不管是閱讀或寫字,都已經使用得很麻木了;但我辯稱在中國挺出名的幾米,他的繪本書上用的就是繁體字,如果用簡體字几米,就會有一種「這是什麼鬼名字啊」的感覺,幾米是畫畫的,當然對字體字型很在乎。
我偶而也寫簡體字,但用的都是草書中的發展出來的簡體,總覺得那些簡體字有個道理可言,不像後來簡體化運動時硬生生造的字。
最近坊間出了一本瑞典的漢學家林西莉寫的「漢字的故事」,讓我重溫了一些美麗的漢字誕生的過程。世界上原本使用象形文字的文明古國,只剩下華人還在使用文字跟天地萬物的形象通神意會,使得文字在華人世界還有名副其實的天地咒語的意義,連只有使用一部份漢字的日本人,如果少掉這些漢字之美,日本的美學生活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但也有人表示,日本人之所以重視漢字,正因為用的不多,用此漢字變得稀有了,使用者反而會眼睛睜得大大的,看那些獨特的字,因此若繁體漢字越來越少後,大家會不會反而更珍惜漢字的玄奧?
我不是漢字研究者,因此不會像漢學家根據甲骨文和金文去看漢字繁體字前身的原體字,看了「漢字的故事」一書,才覺得漢字和甲骨文、金文的原體字一比,真是簡化得美極了。可見得簡化不一定是壞事,像草書之美即可證之。但不懂文字形體之美地亂簡化或匆匆簡化,才造成了漢字的浩劫。像寧靜的寧字,有一顆心裝在器皿中的安定感,而簡體字的宁,看起來卻一點也不平靜。
年事漸長,使用漢字的我,漸漸可以理解為什麼王文興教授當年要學生讀小說,只可一天讀一兩百個字,因為只有懂得凝視而非速讀的人,才看得見漢字之美,才能在專注而緩慢的凝視之中,看到了天地意象的反光。
例如,閒這個字,門裡有個月亮真好,人在門內,還有心看門外的月,當然是閒人了。思這字也有意思,能在心上種出了田,當然不是普通的想頭了,不像個念字,如同佛偈告訴你,念頭常常不過是今天的心而已,念只是當下的。
也許,要讓更多人體會漢字之美,在二OO八年之前,我們應開始每日一字的閱讀。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95年4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