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入秋時節,當你走入江南水鄉桐鄉市,你會被滿天滿地的田野海所迷醉。平淡的杭嘉湖平原,突然之間變得光彩奪目起來,這一片潔白如玉的花的海洋,便是杭白菊的故鄉!

  素有“百花地面”之稱的桐鄉是杭白菊的原產地,杭白菊的栽種歷史悠久,產量為大陸2000多個縣第一,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成為名揚海內外的桐鄉特產。桐鄉因此榮獲“中國杭白菊之鄉”稱號,並受到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自一九九九年以來,桐鄉市圍繞“以菊辦節,以節揚文,以文興旅,以旅活市”的理念,每年在杭白菊盛開之季舉辦“中國‧桐鄉菊花節”,著力打造“杭白菊之鄉”這一品牌,杭白菊文化在桐鄉成為人們廣泛關的熱點,也成為桐鄉地方文化個性的重要內涵。

  一朵小小的不起眼的菊花,何以能登上大雅之堂,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仔細分析,除了它具有非常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之外,最突出的因素,恐怕應該是它所具有獨特的文化個性使然。

  桐鄉菊文化獨特的個性,可以從多種視角去分析:

綿長悠久的菊文化歷史,正是桐鄉深厚的人文精神的體現

  中國菊文化延續了幾千年,應該說,栽菊的歷史有多遠,菊文化也已走多遠。當然要提升到文化的層面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當推二千多年前的屈原寫“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開始,之後歷代有不計其數詠菊抒儀的名篇佳作,從徐樹民、朱紹良等老師為二○○四年菊花節編注的《古今詩人詠菊花》可見一斑。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白居易的《重陽席上賦白菊》詩:“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杜甫於風燭殘年,賞菊興致不減,最後一次重陽賞菊,一連賦詩五首,寫下著名的《登高》一詩。還有黃巢的《菊花》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等等,舉不勝舉。桐鄉的杭白菊文化也同樣悠久而綿長,普通菊鄉人閉上眼也能隨意地吟出一二句。菊文化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內涵,在前人的詩篇中得以體現,也在我們今天的傳承中得以延續和弘揚。桐鄉的人文精神就是在這樣深厚的菊文化的積澱、凝聚、孕育中形成,凝結成菊鄉人如白菊一般的價值理性、道德情操、人格品質、理想信念。今我們宣導菊文化,不單純是賞菊、詠菊、賦菊以抒懷,也不單純是食菊、飲菊以健身,更重要的是宣傳她的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而這菊文化的精髓,恰恰也是菊鄉人文精神的內核。

  其二,民間態度的菊文化個性,正是桐鄉人文精神的深刻表達,胡適說過:“一切新花樣都是來自民間”。這是他對中國民間歌謠的一種態度,今天我們也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桐鄉杭白菊文化的特色,桐鄉的菊文凡也正體現著一種非常徹底的民間態度。而這正是發端于民間、光大於民間的桐鄉傳統人文精神的真實寫照。

  杭白菊文化的民間性,是杭白菊自身的個性特別點所決定的,是與生俱來的。無庸置疑,杭白菊只是田野裏的一尋常物事。雅是所有菊花的共性,但杭白菊有其獨特的個性。在別處我們經常看到的更多是街頭菊景,有盆景菊,有造型菊,菊的品種也很多,大麗菊、金盞菊、翠菊、三色菊、波斯菊、麥稈菊、桂圓菊等,但這些幾乎都是觀賞性的,即便被栽在盆裏,放在庭院,也只是文人雅士把玩之物景。可杭白菊卻完完全全屬於田野,即便要去觀賞得走入田野菊海,這便是個性。不但如此,它可觀可賞,更可飲可口,寓實用於雅致。再普通的人因為眼前有一杯淡淡的菊花茶而變得不俗起來。且這是非常容易做得到的,你我他,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種又雅又俗的快樂。

  高潔是所有菊花的精神。因為只有菊花能在百花凋零的三秋將晚時節,淩寒吐露芬芳。從古到今,菊花已然成了一種精神的象徵,是一種民族的魂。“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菊花讓我們領略到古老的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而杭白菊的這種精神更包含著一種深植于百姓生活的民間性。最是唐王勃寫的“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這句詩,淺顯樸實,卻意味深遠,正像白菊般清清爽爽,縷縷馨香,絲絲入扣,我覺得它最能體現杭白菊的精神,體現我們菊地的文化特色。杭白菊,就那樣一種隨意的野草,隨意地開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後,開開門去便是一片菊花,那是怎樣一種充滿詩意的民間態度。它不是在仙境的桂子,也不是開在深宅大院裏的高貴牡丹,一般人學不來,或者只能敬而遠之的田田荷花,它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生長于百姓身邊的花草,那有多麼親近。這樣的菊地便是最有人情味的。可見,杭白菊文化的這種民間性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民間態度,是杭白菊文化最可貴的品質表現,她賦予了桐鄉傳統人文精神的務實個性和腳踏實地的行事風範,千百年來伴隨著菊鄉人創造著燦爛的文明。

積極入世的菊文化本質,正體現著桐鄉人文精神真善美的高度統一

  近些年來,好多地方都在做菊文化,且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天津,因為清代康熙年間詩人張坦的一首詩賞菊佳作《宜亭看菊》,便有了幾百年的菊文化歷史,如今不但有賞菊,更將菊花與戲曲聯繫在一起,別出新裁地將紅、黃、藍、白、黑的京劇臉譜裝點在各色菊花圃裏,相映得格外威武。於是京劇界亦稱為“菊壇”。在這裏,菊文化似乎成了一種藝術化的定式。又如頌揚了多少年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菊文化,也許更多的是表現一種隱逸。陶淵明種菊、采菊、詠菊,種出了一大片他認為應該傳存後世文人自珍的清高之氣。還有許多地方,把菊花栽於城市花圃,用各種形式舉辦菊展,塑了各種造型於喧鬧都市的街頭。美則美矣,然而總歸不是菊之本意。

  杭白菊之鄉的菊文化卻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體現其積極入世的態度,體現真、善、美的統一,杭白菊文化的特色,不是如陽春白雪般的藝術化、臉譜化,她首先是真實的生活,栽菊是菊鄉人普通的生產活動,飲菊花茶是菊鄉人的平凡生活;她也不具有那種置於花圃裏的觀賞菊的貴氣,或者將這纖莖寒草弄到街頭,活活將它們囚禁于塵埃於不顧,再被那麼多人搬來搬去,失了本性,相反,她是平凡而善良的化身,那個關於菊花仙子的傳說(菊花仙子為助農家子弟阿牛治母親的眼病而賜菊種於桐鄉的故事),也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勤勞品質的表達;她也不像陶淵明式的隱逸遁世,而更體現一種鄉野之趣,杭白菊生生不息於民間生活裏,自由自在地舞蹈于最普通的家家戶戶、尋常百姓,正因為這樣,杭白菊文化應該是入世的美麗,是深入於民間的積極態度。

  因為她的積極入世,帶給人們真善美,讓你看得見,摸得著,體味得到她的可貴價值。即便她一直以來被誤姓了“杭”(在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的古代,桐鄉的白菊大都通過徽商轉手銷往外地,商家為借杭州知名度,常將其冠以“杭州”之名,久之便習稱為“杭白菊”)也是毫無怨言。更何況,這個美麗的誤讀,恰恰也使桐鄉白菊得名揚海內外的一個最實在的媒介呢,也從側面說明了杭白菊的貨真價實。

  今天,桐鄉把繼續弘揚傳統文化、著力構建人文桐鄉,作為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而這種體現著真、善、美高度統一的杭白菊文化,也正是菊鄉人所要追求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的最高境界。

(徐玲芬 桐鄉市鄉長)

回創刊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