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八日由朱副會長鼎華鄉長在寧福樓邀集嘉興府屬六縣市同鄉會負責人商量 (1)嘉興府屬六縣市聯誼會籌備會並商討 (2)嘉興府屬各台辦邀請返鄉參訪事宜,會中朱副總會長談及浙江旅台灣同鄉聯誼會定六月一日擬出版「台浙天地」季刊,擬邀稿特將本人在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長青社員大會上邀得本鄉(嘉興市)耆宿航空醫學前輩現中央研究院資深院士及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方懷時博士親臨作近期已不大公開演講之養生保健專題演講,方院士年逾92歲,養生有道耳聰目明,其講稿彌足珍貴,不敢獨享特商請方博士同意刊出於「台浙天地」以供鄉長共享長壽之道,並為《台浙天地》創刊號賀。
方院士懷時談養生之道
今(95)年 2月27日下午本公會長青社,召開95年第一次會員大會,並邀請中央研究院高齡92歲的方院士懷時蒞臨大會演講「養生之道」。方院士是位高齡的長者,本身是醫師出身,領有一般醫師及航空醫師二張執照,但從未開業執醫,一生投入教學。此次演講以他本人養生之心路歷程提供大家參考,並以其現時健朗、靈敏的身體、清晰靈活的腦力思考,來印證其養生之道之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及佩服,其養生之方法平易可行,效果良好(現時方院士之健康狀況為證),令人信心倍增。也希望本公會會員藉由此一養生之道,人人獲得健康及長壽,本公會「百歲土木技師」的表揚能年年持(永)續不斷。
方院士之演講很精彩,講完後有一位會友先進,舉手發問「這精彩的演後,有沒有講稿或紀錄資料,可以提供給會友們參考?」長青社事前未準備紀錄及錄音,無法提供演講內容之資料提供大家分享。本人也覺得方院士的養生之道之演講,相當精彩,且容易理解,因此將自己記錄的重點資料加以整理,提供有緣會友參考;但因係個人重點式紀錄,其內容或許會有遺漏或少數誤植之處,請大家稍加留意。(此稿已由王濱送請方院士親自過目修正應屬完整)
一、養生左右銘
1. 力求身體內環境的安定(Homestasis),由中樞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的合作使其安定。
2.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瞭解自己身體之內在及外在周圍環境情況,從事與本身身體狀況及與自然契合的活動;使身體之內環境恆定即可維持健康。
二、A.B.C.健康之道
1.“A”指空氣(AIR):內含1/5之氧氣。
人可數週不吃東西,只要有水喝,就可支持生命;數天沒水喝,生命就會有危險;但是只要數分鐘沒有呼吸,生命就無法維持,可見空氣對人的重要性,因為空氣中佔有21%成份的氧氣,對人的健康及壽命有直接及極大的影響,人身缺氧後可能產生的情況,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如腦部嚴重缺氧,可能變植物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會不由自主的走入會妨礙身體健康的習慣,以抽煙為例,某人吸1支香煙會使血液中的一氧化碳(CO)增加1.5%,連吸3支煙(血液中含CO4.5%)所引起之缺氧程度與吾人於高空8000英尺時所遭受之缺氧情形相似。大家常聽說一氧化碳中毒,但並不一定瞭解為什麼,故擬稍加說明,人體血液中之紅血球內含有血紅素(又稱血色素),紅血素與CO接合之能力較血紅素與氧之結合力強約200 倍。空氣中雖含有微量之CO,仍可使許多血紅素與之結合。吸煙時(或關閉門窗燒碳)因燃燒不完全而產生CO之時(即CO中毒之時),可奪取血紅素與氧結合之機會,致血液攜帶供組織利用氧之能力銳減,因而引起缺氧,解除一氧化碳中毒之症狀,需呼吸純氧。
關於氧之儲存量,在體內約僅1000ml,每一個人每分鐘的耗氧量約為200-250ml,這個數據也可以做為推估在一個密室內的空氣量可以維持多少人及多少時間之計算依據。
於海平面或某種高度之空氣,其含氧之百分率均為21%,高度愈高,其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愈低。例如在海平面之大氣壓為760 mmHg,其氧分壓為760×0.21=160mmHg。於1800 呎高空之大氣壓降至 380mmHg,其氧分壓降為380×0.21=80mmHg。故氧分壓愈低表示缺氧之程度愈為嚴重,吾人如因登高活動而遭受缺氧,往往經過如下數期:
(1)不重要期(Indifferent stage):自地面升高至 10000呎,對人體無多大關係,亦無顯著之不良影響,故稱為不重要期。
(2)代償期(Compensatory stage):自10000呎升至15000呎之高度,此時身體各部,尤其呼吸與循環系統必需作適當之調節與代償,方能應付缺氧之威脅。
(3)障礙期( Disrubance stage):自15000呎升至20000呎之高空,此時身體各部雖盡力調節,但調節機構不易勝任,致不能充分代償,乃呈現顯著之高空病。
(4)危急期(Critical stage):自20000呎再升至23000 呎之高度,此時缺氧極為嚴重,身體幾無調節能力,往往於此時出現高空痙攣(Altitude convulsion),身體不能維持正常之姿態,終至神志喪失。如在此期停留稍久,呼吸及循環即將停止。總之,登山活動對健身訓練雖然有益,至事先應自我評估,量力而為,以策安全,台灣玉山之高度,可使登山者進入代償期。喜馬拉雅山之聖母峰高度,已超過上述之危急期,凡登此峰者應具警惕之心理準備。此外高空之氣溫尚可引起嚴寒。如海平面氣溫為15℃升高至4000呎之際,氣溫即降至7.1℃,8000 呎之高度,氣溫更降到-0.8℃。右列高度與氣溫整數字,例如12000呎(-8.8℃),16000呎(-16.7℃),20000呎(-24.6℃),24000呎(-32.5℃),28000呎(-40.5℃),足證高度愈高,氣溫愈低。登高者必須注意保暖。
2.“B”血壓(Blood pressure)
臨床上將心室收縮時動脈內的壓力稱為血壓,心臟收縮時的動脈壓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時的動脈稱為舒張壓。血壓受到下列幾個因素的影響:□心臟的力量,□心跳的速度(每分鐘的次數),□血管中的血量,□血液的黏度(Viscosity)。心搏的力量愈強,血液的循環愈好,健康也會好。心跳速度快慢會影響心臟伸張及壓縮的功效,心跳稍慢,其功能反而較佳,心臟如跳動太快(收縮及舒張不易完全)其功能會較差。在醫學上雖說心跳每分鐘以72次為標準,但這是平均值,每個人都不同,心跳次數只要每分鐘不少於50次就可以了(少於40次即需裝心節律器),心跳稍慢的人,可能會較長壽,因為每人一生之中心跳的總數好像有一定的額度,每10年跳動次數約3.6 億次。例如一個活到70歲人,他的心臟已跳了約25億次,在合適範圍內減少心臟跳動次數,可延長心跳次數達到總額之年數。
血管中之血量也會影響血壓,例如口服利尿劑,可使血量略為減少致血壓稍為下降,人體失血時亦然。一般言之,血量之多少與血壓之高低成正比。又如膳食經常太豐富,血液中之膽固醇增加,導致膽固醇黏附於血管壁,血管之口徑變小,血液在血管中流動之阻力增加,血壓也因之增加,再說到“血壓”一般血壓紀錄有二項,一是收縮壓,另一個是舒張壓。一般人都說是“高的”或“低的”二種,這二者之間的相差值約在40~50mmHg之間最好。
3.“C”日曆年齡(Calender age)與一般器官功能
人的身體要維持健康有活力,必須體內的心、肺、腎等器官及中樞神經功能,可維持正常而安定的運作,缺一項則可能會影響健康,有些人於50歲時老態畢露,有些人於70歲時尚頗健康,因此每個人可有二種年齡,一為日曆年齡,即按其出生年月日計算其實足年齡(Chronological age)。另一為功能年齡(Functional age)又稱生理年齡(Physiological age),即按其器官功能與健康者實足年齡時之器官之功能相較,然後推算其功能年齡,有些人日曆年齡與功能年齡相同,有些人後者較高,有些人前者較高,並不一定,若將30歲時健康者之各器官功能設定為100%,一個70歲的人他身體內各器官的折舊比例大約如下:
肺功能打5折(50%)
腎功能打6折(60%)
心功能打7折(70%)
中樞神經功能打9折(90%)
器官功能與中樞神經的反應有相當密切的關連,如將一隻貓關在籠中,牽一隻狗在鐵籠外,貓很緊張當狗在籠外吠叫了15分鐘,則貓小腸之節奏性活動暫時停止,但其心率加快,且血壓升高。人也是動物,各種器官功能也會受到中樞神經及腎上腺素的應變影響。此種機能性之應急有助於後續之身體內環境的安定,使器官功能趨向正常。但人類的內環境常常會受到外環境的影響,如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及不良習慣等,所以如何避免壓力,紓(化)解壓力,乃是尋求內環境安定的重要方法。當我們步入老年最好忘記日曆年齡,只記得功能年齡。
(王濱:嘉興市大老‧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會長;方懷時:中央研究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