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我國首家機器軋花廠的嚴信厚先生
謝振聲

  1887年3月,由著名實業家嚴信厚(1838-1906)集銀5萬兩,在北郊灣頭創辦的〈通久源軋花廠〉正式開工,它不僅是寧波第一家近代工廠,也是是中國第一家機器軋花廠。

  寧波是浙江最早的商埠,彈花、紡紗、織布等行業均較發達。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商人接踵而來,洋貨洋布充斥甬城,使當時寧波的手工棉紡織業受到沉重打擊。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嚴信厚聯絡湯仰高等籌集資金,把灣頭下江一個原來手工軋棉花的工廠改建為機器軋花廠,稱「通久源軋花廠」,使用日本造的蒸汽發動機和鍋爐,建有洋式磚樓,內設軋花間、晾乾間、打包間及辦事處等。軋花間內安裝了有40台日本新式大踏板軋花機,全廠有工人三四百名,聘用日本技師指導生產。每年從慈溪、余姚等產棉區收購大批籽棉,軋成布棉,大部分運往日本。1888年8月4日的《捷報》提道:「這件事有它的重要意義。……輸進的是一些較大的機器與發動機器的蒸汽所需的鍋爐和發動機。……它將是中國為工業製造而使用動力機器第一次成功的嘗試了。」

  1894年,嚴信厚又與周晉鑣、湯仰高、戴瑞卿等滬甬富賈集資45萬銀兩,創設了我省第一家紗廠 通久源紡紗織布局,使軋花、紡紗、織布相連為一,而以紡紗為主,亦稱〈通久源紗廠〉。該廠有工人1200多人,擁有1.1萬枚紗錠和230臺布機。《捷報》曾稱通久源紡紗織布局的建立,「一隻大煙囪聳立在那裏,和城市的寶塔一樣惹人注目,強大的機器還在安裝,前途充滿希望,將成為與洋布為敵的有力競爭者。」該廠每年向清政府繳納7000元「厘稅」後,可免除關稅,直接通過浙海關出口。於是生產的「龍門」牌棉紗暢銷甬紹溫和福建各地,生意暢達,獲利豐厚,幾年後又擴大了6千枚紗錠。1917年該廠因清花間起火,全廠遭焚。次年,寧波和豐紗廠以24萬元的高價,把遠在幾十裏路外的通久源餘燼連同以前用來「包圍」和豐的90畝地皮一起買了下來。

  通久源軋花廠開辦後獲利頗豐,影響所及,在上海先後設立了棉利軋花廠、源記軋花廠等。1897年,杭州通益公紗廠和蕭山通惠公紗廠建成投產,與寧波通久源紗廠並稱「三通」,是當時浙江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在社會上最有影響的三家民族近代資本工廠。1905 年3月,原通久源紗廠股東戴瑞卿集資在寧波江東冰廠跟創辦了和豐紗廠。1907年,全省有四家機器紡紗廠,共有紗錠59930枚(通久源1.7萬枚、通益20,360枚、通惠11,370枚、和豐11,200枚)。

  嚴信厚先生,字小舫,莊橋費市人。曾創辦過中國的第一家銀行、第一個商會和第一批工廠,在「寧波幫」的形成、發展過程中是一位開創局面的人物。雖然嚴信厚先生逝世已逾百年,但人們不會忘記這位「寧波幫」領袖人物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台浙天地 第07期)

臺北市浙江同鄉會 會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77號2樓
電話:(02)2363-5607;(02)2363-0581 傳真:(02)2362-8440 E-mail:tpzheji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