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遷台三寶:黃金、故宮與人才
轉 載

  二O二一年阿富汗因政權崩潰,總統帶著美金大逃亡,引發熱議。越南阮文紹、菲律賓馬可仕重被論及。台灣政壇不甘寂寞,蔣介石一九四九大撤退,也被對比為「一九四九帶著黃金大逃亡」。
  要對比來看也可以,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你會看見蔣介石最為奇特而超越歷史的一面。
  蔣介石帶給台灣有三寶:黃金、故宮與人才。
  蔣介石確實從大陸搬走黃金。第一趟搬走二百萬兩黃金,佔中央銀行黃金存量的一半,時間是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三十日。當時徐蚌會戰(大陸稱為淮海戰役)還在打,國民政府雖然敗局已定,但戰爭打到次年一月才結束,更何況,長江天險還橫在中共眼前,蔣介石居然已經開始把黃金遷移到台灣。其後陸續遷台的黃金,加起來總共有四百多萬兩。
  雖然看起來數量不少,但在戰火中,數百萬軍民的遷移運輸,供應戰爭物資的需要,陸海空各軍種的使用,最後所剩不多。一九五O年三月一日蔣公復職,六月蔣介石總統下令所有運到台灣的黃金,全部繳回國庫。依據台灣銀行的資料,這時繳回的黃金有一百零八萬兩。在舊台幣大貶值之下,新台幣的發行,靠的就是這些僅剩的黃金儲備,才能穩住大局。
  第二寶是故宮文物。第一批起運時間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遷台文物合計:故宮博物院三百二十箱,箱裡有三千四百零九件文物;其中古物二百九十五箱,圖書十八箱,文獻七箱。在南京的中央博物院則有二百二十箱。同時運送的,有中央圖書館的珍本書六十箱,這次主要是以明朝以前的刻本、校本、手抄本為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一百二十箱,它擁有最珍貴的甲骨與金石古文物。此外還有外交部重要的各國條約檔案六十箱。其後又運了兩趟。
  這些國寶有多貴重呢?二O一三年,米芾的畫作〈深山夜雨〉在紐約拍賣會上亮相,起拍價是三千萬美元。相比之下,阿富汗總統帶走的一點七億美元,也不過六幅米芾的畫作而已,而故宮米芾的作品有七十一件。更不必說朗世寧的畫作動輒上億,而故宮有六十四件。其它的無價之寶更難以估計。
  有了故宮,台灣終能因保存數千年文化瑰寶,具有中華文化的代表性,故宮也成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然而,蔣介石帶給台灣最重要的國寶,就是人才。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平津戰役開打之日,蔣介石就預感不妙,他召集朱家驊、傅斯年、陳雪屏等人開會,討論如何「搶救學人」,以避免學者為戰火波及。
  一九四九年大撤退的時候,陳誠為避免來台難民過多,無法負荷,因此規定要一定級別以上的學者、教師、公務員等,才發給入台證。因此一九四九大遷徙來台一百三十萬人之中,公務員、地方文官、知識份子、大學生等,約莫有三十幾萬人,其中不少原是大學老師、文人、作家,而當時台灣高等學府只有台大、台中農業學校(後來的中興大學)、台南工業學校(後來的成功大學),這些學養俱佳的知識份子值此亂世,無處可去,只有「高成低就」,到台灣各地先謀取教職,求個生存的工作再作打算。台灣各地的師範學校、中學,甚至小學,都成為流離世代棲身的去處。
  這些人才,包括了被畫壇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導師」的李仲生,國畫大師、國學大師等。還有後來成為大家的齊邦媛老師(她曾到台中一中任教)。一時間俊彥進入台灣中小學,為青年學子啟蒙,那是何其幸運的文化盛事。
  我寫《有溫度台灣史》的時候,細細回看這一段歷史,都不禁為蔣介石感嘆。此君在世局尚未全敗之前,預先安排退路,黃金、國寶能安全撤退台灣,已屬稀奇,最重要的是,在那流離亂世,居然沒有忘記對人才的重視。這是何等胸襟!
  台灣因為長期處於戒嚴時期與他連五任總統,被人批判他不民主;但相對的,他竟能在數百萬大軍慘敗撤退,整個大陸喪亂的危局之中,沒有灰心喪志,仍不棄不餒,繼續奮戰,保有台灣為基底,重建台灣,再起生機。這種意志力,絕對是古今少有。
  不要把蔣介石等同那些流亡者,他為台灣帶來三寶:黃金、故宮與人才。黃金、故宮都交給了國家;而三十萬人才大遷徙,為台灣帶來文化根底,更是任何流亡政權所做不到的。
  蔣介石的歷史定位,在兩岸問題尚未解決之前,絕對無法定論。因為他是造局者,而這一局內戰加冷戰的「雙戰格局」還未結束。蔣介石的歷史定位,只能期待未來的大歷史了

(作者楊渡,本刊轉載自網路) (浙江月刊 第636期)

臺北市浙江同鄉會 會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77號2樓
電話:(02)2363-5607;(02)2363-0581 傳真:(02)2362-8440 E-mail:tpzheji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