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喜悅
吳神農

  吾兩浙人士,自四十年代追隨國民政府播遷台灣,已近一甲子,歲月不居,韶華易逝,老成凋謝者已不在少;昔日黃聰少年,今則古稀白髮者更眾。依粗略推估,若當年三十萬浙人入台,男婚女嫁,大底已傳至三代,繁衍綿延,人丁當逾百萬。除往生、移民外國及返回祖國定居者外,時下長住台、澎、金、馬之浙籍鄉親,數拾萬之譜應屬合理,此 「數百旅」 之眾當有朋黨執虎之功的力量 -- 無論為國、為鄉、為自己。

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嚐
  半世紀以還,吾浙江鄉親,由於人文素養較佳,生存競爭能力較強,相對於其他省籍人士,有較好的社經地位,及較高的憂患意識,尤對 國父當年書勉蔣中正先生與革命同志 「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嚐」的遺訓有較深領悟,故省籍各府縣在台鄉親,早年即先後於客居地之縣市成立〈同鄉會〉或〈同鄉聯誼會〉;大抵以 「凝聚同鄉情誼,發揮統合力量,服務桑梓鄉親,傳承兩浙文脈,弘揚中華文化…」 為宗旨。目前在台灣各地有成員涵括 「浙江省」的〈浙江同鄉會〉計有台北、高雄、基隆、台中、新竹、嘉義、花蓮及澎湖等地。其中成立最早,功能最著者厥為〈台北市浙江同鄉會〉,在歷屆理事長,尤其是草創時期的鄉先賢俞叔平、胡維藩、郭驥等大老們出錢出力,睿智擘劃,慘淡經營下,五十餘年來薄積原發,已成歷史最久,規模最具的縣市級〈浙江同鄉會〉。刻該會非僅擁有座落在通衢大街、寬敞氣派,自用有餘,尚可出租的會館外,還有佔地33公頃(約合33,000平方米)的「花園公墓」,以為鄉賢留下身後立足之地,更燴炙人口的則是創刊至今已卅八載,發行直逼五百期的《浙江月刊》,筆者忝居社務末座,近十年來也見笑大方,玷辱不少篇幅。
  其餘在台浙籍同鄉,均在各居住縣市,以祖籍府縣為單位組成的同鄉會,則有如台北寧波同鄉會、台北市溫嶺同鄉會、台北舟山同鄉會、基隆舟山同鄉會、台北義烏同鄉會、義烏南部同鄉會、暨江山同鄉聯誼會、湖州旅台同鄉聯誼會等,連同新近成立的杭州同鄉會共五十個同鄉組織,唯大多在大台北地區,且係各為獨立、互不相屬的人民團體,陣營備多力分,無法匯聚全台灣的浙江人,結為一整體的統合力量。此一 「至為可惜,引為遺憾」 的共識,近年來已經歷次於浙省各府縣同鄉會聯誼活動時屢被提及,咸認有必要成立一個屬於 「全台灣浙江人」 的同鄉組織;永康施英鄉長更曾正式在《台北市浙江同鄉會成立五十週年特刊》撰文呼籲「……為結合全台各市縣浙江同鄉會力量,有必要促成台北市浙江同鄉會升級為〈浙江省旅台同鄉總會〉綜合台各市縣同鄉力量。」此一高見,甚有創意,惜乎與《人民團體法》中 「社會團體許可立案作業規定」 不符,且據內政部表示〈同鄉會〉並無可據以核備 「全國性」 「總會」 之相關法規 (但聯誼會則無此限制),故此議一直蹉跎,遺憾依舊。
  近年,在旅台鄉親應邀參加在珠海、深圳等地舉行的〈浙江海外聯誼會新春團拜〉聯誼時,也曾有包括省方及海外鄉親,表達了類似的看法與期許。
  客歲乙酉新春,鄉親們於台北春節聯誼活動時,此一遺憾與期盼了多年的議題,被正式提出討論,咸認 「有其必要,事不宜拖」 於是立馬成業,成立籌備工作小組,推舉台北市浙江同鄉會資深副理事長胡李世美女士任召集人,由湖州市同鄉聯誼會總幹事吳神農為執行秘書積極籌備規劃。後經多次發起人會議,願為前驅,全力參與者計有:嘉善朱鼎華、義烏朱恆清、遂安方薰之、富陽張慶祥、永康朱永霖、龍游俞懷賢、嘉善許汝明、平湖謝維克、嘉興盛慶琜、衢州孫雄飛、舟山陳健倫、桐鄉朱保強、黃岩周文森、湖州施偉及青田夏漢容、蕭山樓文淵等十五個同鄉會的首席,暨其他縣市同鄉代表傅金庚等四十餘人,其中樓文淵、夏漢容、金國銓、仇鼎財、朱鼎華、胡大興、蔡之貫、沈國楨等八位,及朱恆清、徐美雲、周文森、汪淮、方薰之、江冬英、謝維克、陳秋英等均為台北市浙江同鄉會之現任理、監事或候補理監事,集兩浙菁英於一堂,卡司一流,陣容堅強,經多次集思廣益後,〈組會〉雛型議定,本會名稱、宗旨、任務暨組織章程等,經過審慎研議、修正後,正式決定命名為〈浙江省旅臺灣同鄉聯誼總會〉,性質上屬全臺灣浙江鄉親聯繫之鈕帶,和兩岸交流之平台,本會宗旨則為 「弘揚中華道統文化,凝聚鄉親愛鄉愛國情操,相互扶持,彼此提攜,發揮同鄉統合力量,以貫徹《反台獨、保和平、促統一》的中華兒女共同願景」 。故本會之首項任務即為章程所列之 「結合吾浙旅台鄉親暨各縣市同鄉會之力量,共同推展兩岸交流,擴大服務在台鄉親,合力回饋故鄉桑梓」 。會中並議定本會成立後,應儘早組團展開增進故園鄉誼,深入兩浙人文之旅,以作為日後策訂 「回饋桑梓計劃」 之依準。同時並期望出版《會訊》式之定期刊物,以闡述本會理念,增益同鄉情誼,報導兩浙文史與現況,以促進對鄉國之愛,使會訊成為連繫兩岸之橋樑。
  二OO五年九月,本會劍及履及,即應湖州市之邀,組成卅餘人之〈故園文化參訪團〉返浙參加《第三屆中國、湖州國際湖筆文化節暨第六屆全國極限運動大賽》。期間先後造訪了三國東吳大帝孫權故里的富陽;天下秀水千島之湖的淳安;春秋吳國莫邪干將鑄劍於莫干山的德清;以水鄉古鎮名,以東海湧潮勝的嘉興,及秉賦 「勾踐子孫骨氣」 的紹興等地。在湖州盤桓三日,既沐浴了湖城數千年積原流廣的筆墨文化光華,又見識了極限運動場上中華健兒健、藝、力的陽剛之美,真是受益良多。
  經過了杭、嘉、湖、紹等江南錦繡大地,及吳越歷史文化的洗禮後,同仁等益感身為黃帝子孫的驕傲,和作為中華兒女在台灣與祖國分合的關鍵時刻仔肩責任之重大。

台浙間天候地理,天地間台風浙潮
  十一月,會務委員會中決定由金國銓、江淮、蔡之貫、留問政等負責研擬發行《會訊》之具體計劃,數度邀集相關人員研商,三月初再會時,在 「兩浙傳記」、「台浙天地」、「浙江鄉情」 及 「錢塘潮」等徵得之命名中,選定以《台浙天地》為本會會刊之名稱;初期因考慮編務經驗不足、稿源虞匱及發行經費等因素,決定暫時先以 「季刊」方式發行,並另請由文學造詣高的同仁方薰之、毛育剛、朱恒清、朱鼎華、沈國楨、胡大興、陳正娟、夏漢容、黃素梅、蔡之貫、樓文淵等為編輯委員,由朱恆清出任主任委員,留問政任總編輯,立馬展開季刊之編務,以期計日功成。
  隨即,正式行文向浙江省各市縣文史單位、台辦及海 (台) 聯會等,暨浙省在台各縣市鄉長廣為邀稿。編者們則未雨綢繆陷入埋頭寫作,忙於催稿,及翹首企盼中:企望方家大雅能多多惠賜鴻文,毋使稿件不足,而讓刊物能順利如期問世。
  與此同步,本會的網站 www.taiwan-zhejiang.com 及 伊媚爾 E-mail : yko@ms26.hinet.net 也由兩岸事務部主任胡大興架設完成,本會 (刊) 與各界的資訊交流,將藉由此 「無遠弗屆,一指即通」 無國界的資訊傳輸系統,與全球溝通,和世界同步。各界在網上也可即時瀏覽本會之動態、信息預告,甚至會刊之精彩內容,大大擴展了本會的視野與接觸面;「台浙」 間 「天」 候 「地」 理,「天地」 間 「台」 風 「浙」 潮,都能藉此瞬即呈現,「台浙」 間的 「天地」 因而拉近,亦因而無限延伸。
  二OO六年四月上旬,原耽心的 「稿源虞匱」 竟而乞漿得酒,兩岸賜稿紛至沓來,非僅創刊號用之有餘,連下期也有了 「存糧」 。同時浙江海外聯誼會、湖州辛亥革命研究會及陸羽茶文化研究會等單位也紛紛發來賀電鼓勵,令人大為感奮。但高興之餘卻有了 「新憂」 因為稿件太多,如不增加篇幅容納更多鴻文,則似對作者失敬,但若增加篇幅,勢必增加支出;為此,四月廿二日臨時召開編委會商議後,決定《台浙天地》創刊號由原定的64頁,增加到106頁。期盼能為兩岸鄉親提供交流平台。
  經過了漫長的醞釀,在鄉親們的熱烈期待和共同努力下,今天屬全台灣浙江人的〈浙江省旅台灣聯誼總會〉終於順利成立,而且已在活力十足、意氣風發地開展了會務 - 本會成立甫十閱月,已兩度組團返回大陸訪問,也六次接待來自家鄉的參訪團。並且為了實質回饋桑梓,已先後向湖、杭兩州的殘疾人聯合會,去函表達願各贈百輛輪椅給殘胞,和向麗水市探詢本會願捐贈落後地區畬族同胞希望小學的可行性等。
  如今,又在同仁等心血的灌溉,和鄉親們的大力呵護支持下,這本能揭櫫本會宗旨、闡揚本會立場、奮鬥目標,和飽蘊本會心聲的《台浙天地》,在大家的期待和祝褔下,亦呱呱墮地和您見面了。新生兒的啼聲初聞,同仁等固有 「藍田生玉」 之喜悅,然而面對前路正長,任重而道遠的未來,則毋寧更困心慮衡,益感仔肩綦重。蓋本會成立伊始 (成立於二OO五年五月十五日) 無論會務抑會刊,都還羽翼未豐,尚在起始學步。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同仁等雖自知汲深綆短,任重才輕,然必仍一本初衷,以臨淵履薄的心情,本期乾夕惕勵的毅力,兢兢業業,不稍懈怠,戮力推展會務,用心辦好會刊,以毋負鄉賢雅望。當然更仰望吾兩浙在台鄉親桴鼓相應,有以教我、助我,以曲全其事。也更有賴於陽春白雪方家大雅,不遺在遠,多賜心傳之作,以匡不逮,而增會訊光華。同仁等馨香祈借,合十掬誠。

(台浙天地 創刊號)

臺北市浙江同鄉會 會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77號2樓
電話:(02)2363-5607;(02)2363-0581 傳真:(02)2362-8440 E-mail:tpzheji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