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傳統走向現代(五十周年特刊)
金國銓

  五十年是一個世紀的二分之一,對個人而言,是事業的巔峰時期,也是事業鼎盛時期。五十年在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是漫長的;但對同鄉會而言,或許是宇宙運轉中那麼小小的一度刻劃罷了。
  同鄉會的成立,有它時代背景與需要,回顧同鄉會成立之初,鄉親賢達,以宏觀與疼惜的心情,結合了多位政界大老、學界宿儒、商界鉅子以及社會賢達,籌集資金、購置會所,據本會資深常務理事吳壽松(昌濤)先生說:「驀然回首來時路,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當時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終於能夠維持今天這個蓬勃的局面。」台北市浙江同鄉會成立五十周年,不知道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走過多少坎坷崎嶇不平的道路,飽嘗多少辛酸淚水,始終堅持奉獻,服務的信念和目標,精誠貫日,同心協力,向前走。
  七O年代,我仍服役在軍中,那個年代,軍人是不允許參加社會的組織與民間的社團。當我應任務需要,而投身民航事業,環境雖然較為開放,大概教育與認知觀念吧!對民間社團仍有相當程度的疏離。
  我屆齡退休了。
  軍中的好伙伴周金生先生在台北市浙江同鄉會任志工,好多年未見,他依然是那麼熱忱與灑脫。他說:「同鄉會有份《浙江月刊》,可讀性頗高,作者俱是一流名家,如你有興趣,我充當介紹人,入會、投稿,如何?(稿酬要捐贈同鄉會唷!)」就這樣,我成為同鄉會的基本會員,我也曾投寄了幾篇不成文的稿件,亦蒙刊出。
  無巧不成書,《浙江月刊》由黃信樵先生主編,他更是我總角之交。
  從他們的言談中,我瞭解了一些台北市浙江同鄉會創立的宗旨與服務要目,不過我依然有一些些遲疑。因為,創會的前賢皆是我平素所敬重的長官與鄉長,他們奉獻?他們服務?……我……?
  樓文淵,我們同班伙伴,我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我們吃同一個面盆中的青菜蘿蔔,他是同鄉會的資深理事,有天他說:「信樵家住新竹,往返費時,擬辭去《浙江月刊》主編工作。」徵求我接任的意願!
  過慣了閒雲野鶴的日子,懶散慣了,如果接下主編工作,難道是老驥伏櫪,猶思志在千里?
  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浙江月刊》第三十卷第十期,總號三五四期是我初次擔綱主編刊出。我摘錄幾句三五四期「總編輯的話」來期許自己接任主編的工作的意願。
  「期望我浙籍年輕一代的子弟們全力參與,務使浙江民俗、文物、風土得以傳承,亦將我們在台之風土文物等活動傳遞回浙江,彼此得以能夠心連心,一如錢塘的浪,一波又一波,生生不息,永續相連。」
  每週一至週五上午我都到社,有暇即詳閱月刊各卷合訂本,睹文思人,感觸特深。老一輩的同鄉會員與《浙江月刊》作者,他們都成長於早年的大陸時代,所受的教育,都是秉承過去中國傳統以儒家思想的薰陶,無不以儒家的規範為其導向,為其準繩,所以,言行相率有所遵循,知所自律。而浙江同鄉會歷任理事長,莫不發於至誠,歸於行仁,實踐力行,一以貫之。且因待人以誠,人皆樂與交,迄今凡是來會的資深會員,只要提起歷任理事長,莫不讚譽與懷念,尤其是故立法委員胡維藩先生在其任內,先後創辦同鄉子弟獎助學金、孤苦同鄉冬令救濟、組織浙江籃球隊、發行《浙江月刊》、購置台北市羅斯福大廈新會所暨籌劃台北花園公墓等,嘉惠鄉親,成果卓著。
  故理事長郭驥先生在〈愛鄉愛國,仁者風範〉的悼念文中讚譽胡凌公:「為人處事,是非分明,大義所在,一絲不苟。待人接物,謙恭和藹,謹慎篤實,無時不呈現霽月風光的仁者風範。誠如老子所云『天之道不爭而善勝者』的效果,其一生所作所為,為黨國、為桑梓、為孤殘,奔走盡瘁,無形中增進社會的和諧與動力。」
  故國大代表余烈先生在〈悼念郭外川先生〉文中,他說:「外川先生做事的負責,我在興建『台北花園公墓』這件事,,深深體會到。亦就在這一事件上,開始特別注意到他的做人做事之道。而長時間下來,以為他這位浙江同鄉會的理事長,真正誠心誠意在為大家-浙江在台灣以及在海外的同鄉服務。自此而言,我每於他主持的事情,不論大小,觀察所及,總覺得他都在一秉初衷,熱忱的負責到底,從沒有半途而廢;他忠於會務,是他先天即其有同鄉愛,他重視珍惜浙江文化鼎盛的根。中國的倫理文化,於人之「生養」固然重要,但死葬也是件大事,所以他投入籌建花園公墓一事特別專注。」
  總統府李故資政國鼎先生盛讚郭公為人熱心服務,篤實練達,臨事以敬,待人以誠,忠心為人謀,從不為己謀。
  從台北市浙江同鄉會歷任理事長所蘊藏於心,表露於外的,比比都是筆者前述秉承傳統儒家思想與規範,為其任事的導向,因此,同鄉會歷經五十周年而盛行不衰,莫不歸功於傳統的思想文化,而發之至誠,歸於行仁。因之,故理事長胡凌公生前親撰一幅對聯,曰:仁義生行必效,古今中外一誠。
  五十周年了,五十年來歷經多少艱險困難,橫逆阻礙,躓踣不平,是歷史的偶然,也是時代的必然;前一輩的鄉賢前輩,留下宏觀規範,在台灣紮下了根,富裕了台灣的社會,肥沃了台灣的土壤,更豐富了台灣的農業與工業,繁榮了台灣的經濟,奠定了中華民國的萬世根基,他們將歷史的使命傳承給下一代,下一代。
  第十二屆理監事於民國九十年五月,台北市浙江同鄉會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理事計二十五位、監事七位,並由理監事會分別選出理事長、副理事長及常務理事、常務監事。本(十二)屆理監事新人輩出,如常務理事仇鼎財、理事胡大興、蔡之貫、方懃、謝維克、沈國楨、汪亞慧、陳友旺、監事江冬英等,皆是在台第二、三代的傑出人士。今後,他們都將扛負起台北市浙江同鄉會的大旗。
  揆諸台灣五十多年來變化嬗遞,不論是我國古有的傳統倫理,道德文化,以及時代的巨變,均已逐漸與電子電訊同步向前。而年輕一代,不可否認的已慢慢而又突變轉化成本地化了。老一代的會員受限於歷史地理之經驗與格局,其認識難免傾向一島之見,在此情形下,同鄉會的定位顯得分外尷尬,處在一個紅綠燈口,要停、看、聽,才能決定同鄉會今後的方向與未來。

同鄉會何去何從?
  依筆者看,路是人走出來的,南來北往,當然是二條路。
  一是隨順因緣:不做積極的調整,維持原有基本格局與態勢,這當然是最現成、最省力,也是安穩的。然而,這條路是鄉愿的,是守成的。說來,同鄉會已不復有當年的架勢了,沒有多少成可守了,若是只有被動因應,就妄想保存原有的格局,其結果只會是資源點點滴滴流失,逐步掏空,而再加上浙籍下一代的子弟,對鄉親鄉情觀念日漸疏離,認同感也逐步冷淡。而主管民間社團的政府單位也視同鄉會為可有可無的,在此情形下,豈有安然而太平的守成環境?
  二是創造新機:審視當前現況,正如理事長斯孝坤先生年初參加浙江省海外僑胞春節聯誼會致詞時所簡述之要旨,除延續前賢積極勸募獎助學金暨冬令救助金、加強三節孤寡貧困傷患鄉親慰問金、擴大發放大專優秀青年學生獎助學金外,成立花園公墓管理委員會積極規劃有效管理調整合理價位,加強清明中元祭奠祈福等諸多措施。
  成立青年組,選派年輕理事擔綱輔導在學學生各項文教活動,組織大專青年學生返鄉及來台參訪團,並密切協調浙江省府有關單位與各大學院校,加強交流,觀摩訪問,交換學術 ,有利年輕一代有「根」的想法與看法。
  鼓勵浙籍書畫大師,返鄉或來台展覽作品,切磋藝文修涵,力求深耕文化傳承。
  導引旅台浙籍企業家返浙參訪經貿,以利投資事業。
  增加《浙江月刊》發行量,除免費贈送會員外,並分送在台浙江省各縣市同鄉會及有關文教單位與台灣各縣市博愛院所,浙江省各縣市海外聯誼會及圖書館,均免費贈送,如有來函索取也一併贈送,以加強「聯絡同鄉感情,發揚兩浙文獻。」並革新月刊內容,報導兩岸最新進步情況,尤其是浙江各縣市經貿開發區招商細則,要求提供有利台商最新資料,以利兩岸經濟繁榮與互利。
  竭誠接待浙江省暨各縣市參訪團蒞台,如文化、新聞、工藝、經貿、衛生、農業等等,促進相互瞭解與建立情分。有關接待工作可交付青年工作組,徵調在台大專學生參與活動,促進相互瞭解及建立感情,化解五十年來的隔閡,避免一些混淆視聽觀念繼續發展,希望透過這些作法,改變觀念,「和平一統」的前提得以加速成熟。
  同鄉會的前景,事在人為,在理事長斯孝坤先生與副理事長胡李世美女士、朱鼎華先生及全體理監事,以敏銳與前瞻的目光,務實與革新的作法,積極加強各項有利推動會務工作,結合老、中、青各階層會員,同心協力,統合同鄉會資源,發揮固有的文化歷史,傳承傳統的儒家思想,保持故鄉的風俗習慣,旅台有愛有夢的鄉親,心頭的陰霾必將一掃而空。兩地浙江人都可以在同一塊土地上,同歌同舞。
  最後,我以一首台語歌〈同心船〉作為本文的結尾。
  同一隻船同一條命。
  海湧愈大心愈定,
  黑暗中等待黎明,
  一步一步等靠岸。
  共同渡過風風雨雨,
  千江水月作陣行,
  浮浮搖搖嘸免驚,
  乘風破浪勝運命。
  同心船同心命,
  提出信心一定贏。

(原刊載於《浙江月刊》五十週年慶祝特刊)

臺北市浙江同鄉會 會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77號2樓
電話:(02)2363-5607;(02)2363-0581 傳真:(02)2362-8440 E-mail:tpzhejiang@gmail.com